摘要:
炊事活动中具有丰富的健康价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健康的饮食要求;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吃自己亲自制作的食物这一特点,有意识地纠正他们的偏食习惯;可以让幼儿参与择菜、洗菜、切菜、配料和加工的过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习惯。剥、切、团、揉、捏、包、拌、压等动作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此外,在参与炊事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有机会认识到厨房的危险性,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我园在开展《包饺子》这一活动时进行了连续性教研,将炊事活动中的健康价值如何把握重点、抓住难点作为着手点,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关键经验 低结构 炊事活动 健康发展
一、困惑的来源——一次教研活动引发的
我园的小厨房打造是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活动场所,幼儿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面对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材料,使用真实的工具主动操作,为自己准备食物。活动中幼儿不断地解决真实的问题,获得真实的生活经验。它既涉及幼儿对很多事物(蔬菜、水果、粮食等)的认识,也涉及幼儿基本的活动技能(切、搓、团、捏、刮、包、洗等),还涉及幼儿的态度和情感。
炊事活动中具有丰富的健康价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健康的饮食要求;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吃自己亲自制作的食物这一特点,有意识地纠正他们的偏食习惯;可以让幼儿参与择菜、洗菜、切菜、配料和加工的过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习惯。剥、切、团、揉、捏、包、拌、压等动作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此外,在参与炊事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有机会认识到厨房的危险性,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可是这么多的价值如何在活动中把握重点、抓住难点呢?
《包饺子》活动是我园持续开展一次教研活动,面对低结构的教学模式,我们时常觉得重点难把握,会担心长时间的活动会显得无效。而面对这样的担忧,我们进行了几次教研后,建构了低结构的教学模式,运用在我园小厨房中,让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目标明确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探索的过程——反思性研究
(一)第一次教学尝试及效果分析
在第一次设计活动之前,笔者充分挖掘了包饺子活动的价值,此次包饺子的活动我们从饺子馅、包饺子和煮饺子三个主要环节进行思考,这次活动主要是解决了如何包的问题,而这个内容操作性极强,促进幼儿小肌肉发展。除此之外,饺子馅的营养价值、搅拌方法和学习煮饺子都是在其他系列活动中已经解决的,因此有部分内容是幼儿已有经验,教师只是做了一些提示和引导,幼儿基本是在自己操作,对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也很有帮助,旨在通过设计提高活动实效性。
第一次执教教学设计:

在第一次执教过后,听课老师进行了现场教研。教研中,“低结构”这个词进入了教学模式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而已无疑是有很大的挑战,以前都是高级结构化的教学,而对于低结构化教学,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是在课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形式对教师的挑战性大,要求教师素养高,教师眼中有幼儿;观察幼儿能力和回应能力要强,观察后对幼儿的及时回应幼儿,照顾全体幼儿。还需要关注的是在低结构活动中怎样支持幼儿的发展,哪一组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二)第二次活动设计研究
在教研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思考到是否能从活动设计方面下手,设计不同于高结构模式的教案,在教案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每个环节需要达成的关键经验,从而让教师心中对活动环节更加明确,不再用教案中的某句话去衡量,而是整体把握住关键经验,而真正低结构活动过程中,就是考验教师观察和回应能力。在此次教研过后,我又对包饺子活动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此次设计中,我紧抓目标制定、把握核心经验与基本要素。炊事活动的目标制定要把握这项内容的基本要素和核心经验。例如包饺子“包”的技能是对折与捏合,而捏合是为了煮出完整的饺子,因此摆适量的馅与沾水粘合是包饺子最主要的经验,幼儿要在掌握这两个要素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将饺子包的更好看。因此目标制定中,把握住这点是最为重要的。因为炊事活动中注重幼儿最大限度探索和创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教幼儿包的技能,而是通过环境的营造、图示的引导、同伴的影响来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在过程中起到关注和引导的作用。
通过思考,我设计了低结构教育模式的活动设计,在活动设计中将关键经验与能力培养作为环节分析的重点,从而教师只需把握住大环节,明确该环节的关键经验,从而便能在整个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解读幼儿。
第二次执教教学设计:

低结构教学模式中依旧可以用高结构的儿歌图示法成为辅助教学手段。

(三)第二次活动执教及反思
在第二次活动开展之后,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显得从容很多。因为心中目标明确,眼中有幼儿,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应,让整个活动都以儿童为中心,发现幼儿自己关注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活动。从整个包饺子的过程中看来,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课程核心,不同能力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活动才是成功的活动。在活动设计中,目标包含了学习内容、学习品质,认知也伴随在其中,而对于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无所厚非。(1)健康教育价值:改变挑食偏食、培养自理能力、大、小肌肉动作技能发展、安全意识的提高。(2)语言教育价值:幼儿通过真实的体验情绪的表达,教师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科学教育价值:从皮馅分离到包好饺子、从生到熟,幼儿各感官积极参与。幼儿在分饺子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无形之中给予幼儿数概念,从一个到几个。煮饺子时添加三次水,每次加两勺,而且是满满的两勺,10个饺子两个人分享等都对幼儿提出了量的要求。(4)社会教育价值:幼儿自我服务后的成就感的形成,一顿午饭都是自己做的,会大大增加幼儿成就感。师幼、幼幼互动的形成,整个活动中无处不在的互动机会,有同伴之间的,有与环境之间的,有师幼之间的。幼儿社会分享意识的形成,教师的鼓励下,幼儿知道第一个要先给客人。完成任务时小组内的分工,自然的形成。(5)艺术教育价值:对造型、对美的感受,从会包一个饺子提升到包出好看的有创意的饺子,幼儿在不断尝试中对美的感受与表达在提高。当这些价值都在活动的每个细节中彰显出来的时候,每个幼儿都体会到了成功感,感受到在这个活动中自己的价值。
三、反思升华,加强低结构教育模式活动实施实效性
1.明确目标,把握关键经验,给幼儿最大限度机会去操作
以前的炊事活动大多是教师操作,幼儿旁观,之后幼儿品尝,或者以教师为主,幼儿只是在个别环节上提供协助。而开展小厨房活动以来,我们基本是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辅助的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参与程度不同,幼儿获得的体验和发展是不同的。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育原则中的第一条是:“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在炊事活动中,我们遵循的选择是,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从头到尾都要尽量让幼儿参与,尽可能让幼儿参与制定食谱、准备食材、加工食物、品尝食物和清洗工具的全过程。而今天的活动中从进入活动室的更换服装到最后吃完午饭后的碗的清洗,都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教师只是在他们达成不了的时候给予一些支撑,这样孩子会更加敢于去尝试。
2.关注能力培养,给幼儿最多机会去探索、创造。
在炊事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尝试、探索、想象和创造,要不怕幼儿犯错误,并珍视幼儿的错误,将错误作为幼儿发展的契机,给予幼儿分析产生错误原因的机会,以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行动、思考,并作出调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有的孩子敢于去创造,知道只要我的饺子是捏合的,可以创造各种造型,同样也有自己包错了就不愿意再动手的,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才能让幼儿正视错误的原因,进行改正。
3.细致观察,及时分析,调整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把握住核心目标,而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别,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例如在之前的包饺子过程中,有一个孩子始终不能把饺子包站起来,周围的孩子都会了,一开始让他和同伴学习,看旁边的小朋友怎么包,他头也不抬,然后小组的指导老师自己包好了一个给他看,他悄悄把这个饺子从自己的托盘上推开,这时我知道他是真的不会却又害怕与别人对比,于是我放低说话的声音,悄悄地教他怎么包,并且手把手地和他包好了一个饺子,这时他说他会了,之后我看到他抬起了头,一个接一个包,这时再遇到问题也敢于提出困难寻求帮助了,和一开始判若两人。所以,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和策略的调整十分重要,基本要以个别指导为主,不能因为某一个孩子而打断了其他孩子的活动。
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而生活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实背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背景联系越紧密,幼儿越能感受和理解,所以课程内容应尽可能纳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同时生活也是课程的内容,因为生活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它富含了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和情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