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摘要】

陶行知的创造即行动,行动必须贯彻教育的始终”;“行以求知知更行”;“手脑联合是开始之行,是行以求知;手脑双全是知而再行,最后一起爱之行”,的教育思想让科学教育进行了一次变革。我们在科学教育中不能总是遵循旧的教学模式,必须有所取舍,有所更新,才能适应新的发展的需要。人的一生只有通过不断创造学习,才能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瞬息万变。

【关键词】

创造  实践  主人

【正文】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召唤着有生命力的教育实践,科学教育随着世界创新的不断前进,陶行知的创造即行动,行动必须贯彻教育的始终”;“行以求知知更行”;“手脑联合是开始之行,是行以求知;手脑双全是知而再行,最后一起爱之行”,的教育思想让科学教育进行了一次变革。我们在科学教育中不能总是遵循旧的教学模式,必须有所取舍,有所更新,才能适应新的发展的需要。人的一生只有通过不断创造学习,才能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瞬息万变。 所谓创造学习,指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循于常规,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动手进行探索实践活动,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分析,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尝试正是兴趣走向成功的关键。 对于幼儿园孩子们来说,新的问题和情景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新的知识发现,他们会产生不断去尝试的欲望。

一、科学教育创新活力源泉始端——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引发孩子学习探究的兴趣。

《指南》中一再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解放孩子的双眼、嘴巴、双手、大脑、空间、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和发现周围自然界的许多小生命,通过观察、探究和记录,了解它们的生长、行动、进食等明显而有趣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依存关系。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孩子们生性好疑、好问,他们对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创新并发于孩子们的天真之中。记得有一次在晨间谈话时,我们谈到了有关于影子的话题,孩子们好奇极了,有的问:“老师,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呀?”’有的问:“老师,影子是怎么出来的呀?”还有的说:“老师,影子有颜色吗?”……孩子们的问题各式各样,都很有创意。于是,针对孩子们讨论的问题,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的影子绘画出来,结果孩子们画出了五彩缤纷的影子。为了让孩子了解的更多,我们通过“手影游戏”“踩影子”等一系列有趣的影子游戏,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寻找答案和结果,最终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活动一致确定了影子的颜色是黑色的。在玩影子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又在他们一样的影子中发现:有的人影子跟人一样,有的人影子像蝴蝶形状,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是各种图形。接下去孩子们又发现了影子会随着自己的运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移动。在引发孩子们逐步深入的探究中,孩子们掌握了影子的特征。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学习探索环境中,引发了主动的学习探索兴趣,以及让他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  

因此,我们在创造性环境创设的同时,要积极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例如:我们在班上开设科学角、饲养角、种植角等;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如温度计、放大镜、平面镜、天平……;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小兔吃什么、谁轻谁重等等。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去发现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不懂的问题。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自由自主地探究。让幼儿通过感兴趣的内容和材料的互动中,去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动手操作等,并通过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获得有效的发展。  

二、科学教育创新活力源泉的历程——情感交流,对孩子要有爱。

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了最崇高的师德境界,树立了人师楷模的显著标志。首先,用爱和宽容之心看待幼儿的创造行为,让幼儿的求异性得到保护。由于幼儿的创新行为受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在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令我们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而教师不适当的反应容易造成幼儿情绪的紧张,这样幼儿就会缺乏创造性,甚至失去了创造的胆量,造成幼儿对我们的依赖,并设法迎合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教师从言语到行为都必须允许和鼓励幼儿尝试,并对他们的结果持宽容的态度。经常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尝试了很多办法,虽然有的办法老师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失败的,但老师没有马上告诉幼儿,而是教师在幼儿在失败时,鼓励幼儿说;“你刚才自己去敢于尝试了,老师感到很高兴!继续加油哦!”“失败乃成功之母”通过活动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护幼儿积极的求异性。幼儿从失败中学会了许多的东西,在失败后的又在不断尝试中获得了成功。只有当教师真正做到了宽容,让幼儿感到老师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才能使幼儿产生高度的心理安全感和轻松愉快感,幼儿也才能真正的在活动中去敢想、敢说、敢探究、敢创造。

其次,用余光看幼儿个体,让幼儿想象插上翅膀。以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怕对幼儿照顾不周或对幼儿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怕幼儿在活动中弄脏了衣服,怕幼儿在活动中扰乱了活动的秩序……由于有太多的顾虑教师在幼儿活动时总喜欢在旁边指指点点,幼儿在教师的注视下做什么都很拘束。幼儿自主的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问幼儿的情况,或是帮弄这个弄那个,而是应该相信:幼儿可以做得很好。在对科学教育活动中必须的指导时,我们的目的只是促进幼儿获得经验,而不是去支配他们的活动 。因此我们不妨多用余光看孩子个体,给幼儿一些机会和活动的空间,让幼儿无拘无束的做他们所想做的事,与伙伴们尽情的交流,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大胆随意的发挥他们的创意。教师应该微笑等待幼儿,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这样,幼儿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自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并在自己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感到学科学、做科学的乐趣。

最后,用细心来浇灌幼儿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意识。孩子们的能力和想象力让人吃惊,我们应该树立以孩子发展为主体的观念后,那么孩子的潜力也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做中学”科学教育让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它允许和鼓励孩子大胆质疑,有了疑问才有了学习创造。记得一次孩子们在雨后的草地上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蜗牛,并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让孩子捉了许多的小蜗牛养在我们的自然角内,让它们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在喂养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蜗牛瓶子里常常有许多各种颜色的脏东西。这是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这是蜗牛的粪。”有的说:“这是蜗牛吃的东西。”……孩子们的想象各异。于是我们又对蜗牛的这些东西进行了研究、探索,最终知道了这是蜗牛粪便。接着孩子们好奇心不断被激发,为什么有的蜗牛拉的粪便是红色,有的拉的是白色,有的却是绿色呢?哪来的那么多不同的颜色呢?于是我们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索。在活动中大家各执己见,为了帮助孩子们解开密团,我们对问题一一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蜗牛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会拉什么颜色的粪便,这个结果让孩子兴奋极了。我们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孩子们就这样自己主动去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创造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而后释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过程。“做中学”的科学教育让孩子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在探索中学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探索活动不仅帮助孩子学习探索的方法,也让孩子们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会了学习,而在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践中又极易迸发创造的火花,并能尝试创造性的探索学习。

三、科学教育创新活力源泉的延续——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孩子,让孩子做创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幼儿有创造精神,就是要自把主权交还孩子,让孩子做创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好奇心。在活动中,我们经常去安排孩子们参观、看科技片,学习科学家们的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发孩子探索“创造”的兴趣、好奇心、探究冲动,并且在实践中经常鼓励“创造”。科学教育活动作为探索未知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求幼儿在活动中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广泛联想、大胆想象、灵活独特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产生强烈的创造意识,推动创造思维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创新”人格的都培养需要指导教师耐心细致,时刻关注幼儿,言传身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激励。 俗话说:“要给孩子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造才能,那么有才华的幼儿就会很快脱颖而出,能力低的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孩子。鼓励“创新”就要给幼儿一定的思维空间,一定的自由度,让幼儿能自由的思考、想象、发问;对幼儿的异常思维要奖励;对幼儿的创新要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即使对于一些错误的设想也不要去否定,而是尽可能引导他们用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幼儿创造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因该明确孩子是活动的中心,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对幼儿鼓励、鞭策、引导,为幼儿创造条件、提供材料帮助,使幼儿的设想得以实现,至于如何具体去做,应当放手让幼儿实践,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从而培养幼儿科学方法和创造精神。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智能结构的同时,与孩子一起学习、探究,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和引导,在和孩子一起动手做的过程中同生同长,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陶行知的理论思想贯穿着整个科学教育中,从创设环境→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幼儿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创造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在实施陶行知理论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原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我们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许多的科学知识,科学在孩子眼中也有着很大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