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浅谈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内容摘要】

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哪个家长不爱孩子,但是又有多少家长真正的会爱孩子?我们经常拿着锄头来打磨我们手中的钻石,家长无不例外。对于没有经验的我们,也总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很多家长对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一、对老师的教学理念不理解,因而产生质疑。二、对儿童美术范围的认识局限。三、用自己的审美观念评价孩子的作品。四、过分看重结果的重要性。五、家长怕麻烦。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一些建议,目的在于更好的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

家长;幼儿美术教育;误区;建议

【前言】

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师,促使教师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从事了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发现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高, 方法简单, 要求严厉,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学画就是能画像老师教的东西,,以“像”与“不像”来判定作品的好坏,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来衡量孩子的作品,以自己“看得懂”和“看不懂”来评价孩子的想象力。家长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家长看到孩子喜欢涂涂画画,能很快的意识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很愿意为孩子创造条件系统培养,但是对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

一、对老师的教学理念不理解,因而产生质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与家长所受教育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他们所受的美术教育概括来说是比较陈旧的,对美术知识的实质是比较缺乏和偏激, 他们最看重的是美术课的效果,这种效果就是作品。他们认为孩子喜欢涂涂画画,让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老师应该教给孩子更多的绘画技法,比如教孩子怎么把太阳画得更圆,怎么样把楼房画的更直。当他们看到老师带着孩子做游戏,带着孩子抛弃了画笔用手掌直接去摸,认为老师不负责任,孩子的画乱七八糟他们很不理解,认为这是老师不负责任。

二、对儿童美术范围的认识局限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很多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只有用画笔在画纸上作画才是才学习美术。其实在幼儿美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如折纸,陶艺,印染,剪纸……等等形式。如果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局限,你的孩子就可能失去了一片广阔的艺术天地,这不但会使孩子的知识范围缩小,也会是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受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的快乐。

三、用自己的审美观念评价孩子的作品

孩子和大人一样,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希望得到肯定,来确定这件事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外界的肯定更重要。

米开朗基罗说:“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孩子同样是这样,他们充满了想象力,可能画出来的东西家长看不懂,但是他却能头头是道的说出这是火箭,这是我。这个时候常听到一些家长说:“一点都不像!”,孩子的判断力是很单纯的,由此一来他们会认为我只要画得像真的就会被夸奖,家长简单的一句话,把孩子引入了一个“模仿”的误区。

家长会通过比较来肯定或者否定孩子的作品。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和老师画的一点也不一样!”,“你看某某画的比你干净多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想象力需要得在自信的空间里成长。

四、过分看重结果的重要性

家长看重的结果有两点:一是美术作品,二是奖项。

由于家长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陈旧,加之他们对当代先进的美术教育并不了解,所以造成了一些偏激和片面的看法。家长希望孩子的作品能达到自己喜欢的审美标准。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达到自己标准,握着孩子的手作画。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说,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使孩子长大了。而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达成“。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作品只是一节课或一段时间的成果展现,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会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无穷。

现在社会上给孩子提供了很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家长乐忠于这些比赛。对名次很重视,免不了和别的孩子比较名次,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听过一个孩子说我妈妈说特等奖最好,就让我得特等奖!家长可能没有想到,孩子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目标,孩子内心可能会承受什么,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五、家长的教育耐心需加强

一次进行“刮蜡画”的美术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完成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最后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大花脸,衣服上也沾上了颜料。一位妈妈临走时跟我说:“老师,下次画个干净点的画吧!”

其实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每次美术课前家长会交代孩子别把衣服沾脏了,下课后也常能听见责备的声音。其实比起孩子的成长,家长的一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是罗恩菲德,他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技巧合作作品的能力,而不用他人规定的样式或方法 ”。因此,保护幼儿的创造动机、创造兴趣,是培养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六、建议

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提出新的明确的要求,即:教师要成为“促进者”、“成长者”、“研究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力量。以下就把自己的几点浅薄认识加以总结,仅供参考。

(一) 家长应提高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使幼儿有机会接受到更好的美术教育,这关系孩子的成长。

有“近代教育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名的《大教育论》中谈到:因为一切儿童都有一种要画图画的天生欲望,这种练习可以给他们快乐,他们的想象就可以从这种感觉的双重动作得到激发。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作为导航者,应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家长应该更坚定信念,孩子接受良好美术教育是同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

(二) 家长应该摒弃旧的教育观点,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老师多沟通。

教育的创新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师和家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作为实施者,有很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探索;家长是这一任务的支持者,其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先进的教育更健康的成长。

家长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会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三)请给孩子一个随心所欲的空间。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情感气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想象空间,一个随心所欲释放自己创造力的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

(四)无论如何,请多夸奖孩子。

清代的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张石平说:“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该不拘一格,因时因事而宜,以充分展示出夸奖的真正魅力。偏见常常扼杀很有希望的幼苗”。仅仅有老师夸奖孩子不足以认识到自己有多棒,只有获得更多的夸奖孩子才有勇气创造更多美丽的作品,才有信心制造更多美的童话。希望我们都有所启发,养育孩子,我们共同学习。

教育是艰巨的,长期的工作,作为老师不能只停泊于一个阶段的教育研究,这样的教育没有长远意义,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不能只驻足于某阶段的认知,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学校和家庭只有携手,才能为孩子创造更优越的成长环境。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选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给与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放手是爱,他们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灿烂星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3。

3.罗恩菲德,《我们的盲童》,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9。

4.夸美纽斯,《大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颜元,《颜元选集》,中华书局, 1987。

6.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

7.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8.教育部编写,《素质教育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

9.伯特兰·罗素,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6.

10.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北京,金城出版社,2002

11.德藩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1.

12.费珂,《浅析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