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摘要: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首先要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常规意识,其次要培养孩子在交往和实践活动中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然而3-4岁的幼儿正是规则培养的最佳期,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幼儿在这个个体社会化的初级阶段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常规是十分必要的,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应充分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  幼儿 常规培养  

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大班及小学、中学等的教育难度。所以,培养良好常规对于小班幼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游戏、生活常规。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午睡、如厕、喝水等。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也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然而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常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营造简洁适宜儿童的班级环境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该年龄段幼儿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且认知经验水平有限,喜爱模仿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良好的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十分重要,它默默地发挥着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因此,应从小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创设幼儿最熟悉、最直观、最能依恋的生活化环境。

二、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幼儿之所以依恋父母,除了与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还因为父母能给予幼儿温暖与安全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如何让孩子“亲其师”,这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靠老师俯下身来真心的关爱。我是这样做的:每天晨间接待时,我总是面带微笑站在教师门口等候着孩子们的到来,从家长手中接过每一个孩子,拥抱在怀里,抚摸他的脸和手,孩子们在我们怀抱里,显得既安静又舒服,而让幼儿感到安全与温暖正是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的关键,离园时,我又充满微笑把孩子们送到家长手中,这微笑不只是一副笑的外表,它还传递着一种心灵语言,我们的微笑中包含着热情、自信,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尊敬,这样与幼儿良好的情感关系也就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幼儿人虽小,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对周围世界感到那么新鲜又有许多的困惑和疑问,幼儿在园每天的户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幼儿活泼好动,排队时候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企鹅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不断地变换方法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使得孩子们排队变得井然有序。每天在园和幼儿做朋友,聊一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如:你最喜欢做什么?你喜欢的动画人物是谁?做什么事情你最开心?今天你是怎么来幼儿园的?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让老师来猜猜!”经常这样与幼儿闲聊,孩子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慢慢地他自然而然会找你老师跟你说话,和你亲近,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也就逐步建立起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与幼儿多亲近,多观察幼儿,激发孩子的情感,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这一点在小班幼儿刚入园阶段尤为重要。 

三、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当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更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冰冰小朋友刚开始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想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师诚远今天吃饭吃得真干净”、“旭旭有进步,他的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不撒饭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当这时,孩子们都大口大口地吃,而且撒饭的现象也明显有了好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对幼儿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幼儿会为了教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这对孩子积极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建立班级公约,让幼儿做班级管理的小主人。如:个别幼儿小便后在总是在教室脱裤子,很不文明、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饭菜直接抓到自己的碗里、到了收拾玩具的时间总是哭闹反抗,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穿?怎么穿?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卫生间,有的说在茶水间……其中孙上雯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提裤子要在小便池旁边,在教室提裤子羞羞。从此以后,这种现象确实减少了。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幼儿园是孩子生活、学习、游戏的场所,从一个整体的教育本身来看,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将使教育能量涣散、造成矛盾、抵消教育的作用。但是,幼儿有些能在幼儿园保持好的习惯,回到家中却不然,需要家园一致共同配合,才能收到并巩固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常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常规要求?其次,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同步要求,并做好榜样作用。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 稳定的常规。

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幼儿常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2.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3.郑娜娜,《课程教育研究》 2013

4.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