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生命课程显特色 以德育人润无声 ——“生命启蒙教育”特色文化建设课程成果

【摘要】我园于2009年10月开启的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历经四年多的务实前行,形成了符合我园现状、顺应幼儿成长与发展需要的“多彩生命 快乐启航”生命教育的特色品牌。2013年12月,成功创建为宜宾市翠屏区AA级特色学校,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我们关注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共同营造,确立出我园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园风、园训、教风、学风,校园里蕴含着浓浓的“关爱、尊重 文明”为主题的精神氛围。立足于特色学校创建的省级科研课题《幼儿交往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从培养幼儿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入手,以幼儿为本,积极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遵循“以德育人”的办园特色理念,让幼儿经历“认识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的成长历程,形成了一套融交往理论、活动实例、观察和评价体系、成果与发现为一体的独具我园“以德育人”特色的园本课程——《快乐宝贝成长记》。以园本课程为载体,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含义,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与简单的技能,学会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帮助幼儿形成诚信、勇敢、友爱、感恩等良好品德,最终实现“尊重生命、体验生存、热爱生活”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生命 特色 课程 德育

特色幼儿园创建是优化幼儿园管理、丰富办园内涵、提升幼儿园品位、确保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是彰显幼儿园鲜明个性、拓展办园境界的立足点。我园历经“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的精心培育与发展,实现了从“智慧生存  快乐成长”到“多彩生命  快乐启航”的蜕变与升华。遵循“以德育人”生命教育的办园理念,坚持“依托科研资源,走特色之路”的特色创建思路,将生命教育与科研课题相互依托、相互渗透,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快乐宝贝成长记》。在课程构建与实施中浸润幼儿品德教育,以园本课程为载体,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含义,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与简单的技能,学会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帮助幼儿形成诚信、勇敢、友爱、感恩等良好品德,最终实现“尊重生命、体验生存、热爱生活”的终极目标。

一、依托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品德发展

(一)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全世界教育科学之父,德国科学教育家奠基人赫尔巴特在《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一文中提到:“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毫无例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始终如一地把德育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幼儿期德育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娇惯、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幼儿德育的缺失往往导致幼儿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德行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平等、关爱的集体和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亲子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培养自尊自信,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熏陶中接受德育教育,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此,幼儿教师要兢兢业业地做好德育工作,要润物无声的把德育渗透到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在幼儿心中播下一粒饱满的德育种子,为幼儿未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遵循“以德育人”理念,升华园本课程内涵

创建AA级特色学校历程中,项目组与课题组潜心思考,重新构建幼儿交往能力发展与培养的主题网络,遵循“以德育人”的理念,形成了一套融交往理论、活动实例、观察和评价体系、成果与发现为一体的独具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快乐宝贝成长记》。课程将幼儿品德教育与课程三原色“认识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相互渗透,由研究的成果与发现、精彩的课程实例、过程中的观察与评价、教师的发现与反思四大版块构成。以三大版块下的单元主题活动形式开展,主要涉及以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勇敢、活泼、开朗”性格为主的自我认识、培养幼儿“友善、合作、礼貌、包容”为主的快乐交往以及以培养幼儿“守时、坚持、担当、爱国”为主的自我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园本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设计模式上采用开放的、系统的、整合的观念构建课程单元活动计划,包含了课程说明、课程总目标、课程框架图、课程安排表、课程单元(课程单元说明、课程单元目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课程生长树、课程分年龄段的计划表和课程单元下的系列教育活动)。课程实例版块中主题式教育网络帮助幼儿获得全面而又理性的交往认知和经验,其框架为课程说明、课程目标、课程网络图、主题单元活动。每一个主题单元由单元说明、单元目标、可利用教育资源、课程生长树、课程活动(由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中精彩片段的实录、活动现场照片、幼儿作品再现、活动观察记录、活动中幼儿案例分析)组成,每个主题中有多种形式的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自主活动,体现出丰富的活动形式,以及有效教育契机的把握对幼儿交往经验的获得和交往技能的培养,将品德教育蕴含其中,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通过同伴交往、成人交往、交往礼仪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激发幼儿喜欢与人交往的兴趣,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与简单的技能,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情感,形成诚实、自信、勇敢、活泼开朗的性格。

【附】课程主题活动框架图

1545287758997065.png

(三)在课程实施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知行统一

陈鹤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爱同伴、守纪律、懂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活泼、快乐、热情的性格;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和习惯是非常有效的。我们的园本课程主题单元设计中,涵盖了交往能力的三大主题:同伴交往主题——朋友多多真快乐,成人交往主题——甜甜蜜蜜一家人,交往礼仪教育主题——礼仪小天使。每个主题单元下的系列活动关注幼儿的交往需要,融游戏活动和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科学)以及德育教育为一体。在中大班《朋友多多真快乐》单元主题下的一个游戏活动《大家一起玩》,让哥哥姐姐主动去和弟弟妹妹结伴,给低年龄的幼儿交往活动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促进了高年龄幼儿交往态度和交往情感体验。活动中,我们能看到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思想,与同伴商议游戏取胜的方法,直观上感受了与人交往中信任与合作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的交往兴趣,获取了更多的交往技能,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在成人交往主题中设计的游戏《大熊的拥抱节》让幼儿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又如在保护自我板块通过角色游戏、团队游戏、规则游戏等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分享、互助等积极的社会情感,进而培养幼儿的自尊感、责任感、荣誉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同时还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

2.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

园本课程中的课程实例版块的主题单元活动设计呈现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品德教育的三大主题:同伴交往主题——朋友多多真快乐,成人交往主题——甜甜蜜蜜一家人,交往礼仪教育主题——礼仪小天使。每一个主题都有多种活动形式组成:集体教育活动(各领域活动)、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自主活动;丰富的课程活动过程展现(由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中精彩片段的实录、活动现场照片、幼儿作品再现、活动观察记录、活动中幼儿案例分析)出主题活动的真实性。主题单元下的系列活动关注幼儿的交往需要,并不断扩展幼儿的交往空间和范围,融品德教育和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科学)为一体,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品格。

我们结合幼儿园的重大活动,把道德教育渗透在各个主题活动中。如在每周升旗仪式中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由中大班轮流主持升旗仪式,幼儿园给孩子们配备了旗手服,升旗台,孩子们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高唱国歌,观看国旗下的表演,培养了幼儿大方开明、自信勇敢、爱国如家的情怀。每天两名“礼仪小天使”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小朋友,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性格。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认真观察幼儿园的一草一木,关心幼儿园里的人和事,关心幼儿园的环境。如《同一片蓝天 同一个天空》世界地球日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带着孩子来到公园,向路人宣传环保知识,培养了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户外拓展活动《豆苗发芽了》中通过观察豆苗的发芽过程,培养了他们好奇、好问、爱动脑、会观察、善探究的现代化儿童;每年清明节组织孩子们去翠屏山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培养孩子爱祖国、爱家乡、敬英雄、爱英雄的情感;每年举办的 “亲子运动会”,不仅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行为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教育幼儿爱爸爸妈妈,体会到爸爸妈妈给予的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了解到道德教育绝不是纯粹的灌输,它必须是幼儿在自身的活动中,与周围的人和事互动过程中得以强化的。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在早晨入园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礼貌问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游戏活动时,让幼儿学会谦让、互助,不争夺,关心小朋友,愿意帮助别人;用餐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不剩饭,吃饭时不大声说话等等,儿童品德的养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

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环境的作用与熏陶。我们在园内的走廊、过道、活动室、洗手间、卧室的各个环境中都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环境教育是一种无声教育,对幼儿是一种很大的影响。如:班级功能墙饰“川剧变脸”、“我的家乡宜宾”、“孔融让梨”、“大家一起玩”等等。环境教育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教育,让幼儿熟悉可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自然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我们注重塑造教师间、师生间、家园间的良好关系。如:教师间相互尊重、师生间平等相处、家园间共同协作;并在精神面貌、言行举止、衣着服饰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慢慢学会待人处事的态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4.家园社区一体化,共同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教育是一项融合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的系统工程,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是当今幼儿教育的趋势。《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鲜明阐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家庭德育是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讲座、家长学校、社区活动,挖掘的有益的家庭和社区资源。有效运用现代的信息交流手段,为家长搭建了解幼儿发展情况、班级最新动态的机会。如:在幼儿园网站开设“生命教育”版块,让家长通过登录我园网站关注我园实施品德教育的最新动态;幼儿园公众号为家长传递育儿观念,呈现幼儿园开展的各项重大活动;三六五平台为家长再现了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将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到家庭教育中;班级QQ群让家长近距离地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组织家长、孩子到社区开展的实践活动,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效地运用了社区资源,教师与家长真正成为合作者、支持者,家园携手,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使幼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二、反思和梳理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在教育思想上,要真正确立“以幼儿为本”的指导思想,确立“以德育人”的核心价值和永恒追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应继续探索幼儿品德教育培养的途径、方法,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在教育内容上,真正实现教育内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相结合,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为基础,遵循课程规律,组织教育内容体系,实现教育内容体系重构,让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在教育方式上,真正使教育成为一种主体认知和主体体验过程,构建以幼儿、兴趣、体验、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体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成为教育方法体系的核心价值。

“以德育人 浸润无声”,品德教育是传承美德、积极向善的教育,3-6岁是培养儿童优良品德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将德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兴致勃勃地参加主题活动时接受德育;教师要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乐此不疲地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师要将德育灵活巧妙地渗透到亲子活动中,让幼儿在其乐融融地参与亲子活动过程中接受德育。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是极其细致的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事件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育人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只有通过精心的培育,幼苗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主要参考文献:

1.汪筱华. 幼儿园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4-45

2.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甘剑梅 刘黔敏. 学前儿童社会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P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