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如何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它无处不在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一个人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让幼儿从小说普通话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情感的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普通话,愿意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同时也能更好的接受长辈们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3~4岁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日常谈话中、在家庭中也要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关键词:普通话、表达能力、谈话

提到普通话教育,人们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用普通话给孩子讲讲故事,读读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到语言教育的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的困惑,不知如何来教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幼儿能较好的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幼儿在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把多音节字发成单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针对以上的现象,结合对语言教学活动的探讨,我认为采用“谈话法”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发展。谈话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语言交流,即以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或讲解等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一种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谈话活动。基于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宽松的氛围使用谈话方法更有利于幼儿口语的发展。

一、在宽松的氛围中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沟通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应将这些幼儿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抚爱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后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孩子的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对老师、同伴产生好感与兴趣,同时也有了说话的愿望。这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说话的兴趣,使幼儿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

二、在幼儿园的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幼儿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的发音是否正确,词汇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的层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病和错误的发音。

(一)通过与单独或少数幼儿谈话发展其普通话表达能力  

与单个幼儿或少数幼儿谈话中,可以比较具体的掌握每个幼儿的普通话发展水平,增加指导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以下是在个别谈话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幼儿发音不清晰、发单音节多于多音节  

虽然现在的孩子都能说会道,但仍有个别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较慢,出现发音不清晰或只发一个单词句。如有的小朋友,发音含糊不清,对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常说“不”或者摇摇头 。针对这种情况,指导幼儿慢慢的从发单音节的词发展到发多音节的词并放慢讲话的速度,要求幼儿将事情的大意用一句话讲清楚。  

2.代词使用混乱  

代词的使用对低龄的幼儿来说相对较抽象和较困难。他们较分不清“你”、“我” 、“他”的关系。如:小班的小朋友在开学初哭着要我帮她找妈妈说“你要找妈妈!”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们单独与他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拿出各自喜欢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指导孩子学说短句:“这是我的书”,“那是你的书包,“这是他的衣服”。从而让他分清三个代词分别所代表的对象。  

3.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  

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而语言又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由于3-4岁的幼儿思维能力较差,以至出现语言构思不严谨、逻辑性差、语言表达不正确等现象。如:我班的一名幼儿对我说“我有新鞋,妈妈买的,那天。”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指导教幼儿学习说话时应先想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顺序来讲述一件事情,慢慢地幼儿会讲较短的一句完整的话了。

(二)让幼儿在与同伴交流中发展幼儿普通话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幼儿发展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另一主要途径。在同伴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一些口语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还将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好模仿,当同伴说出一个较好听的词时,他们就会跟着模仿或纠正同伴的错误发音及病句。教师可借此机会倾听幼儿的交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或纠正病句,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 

三、家庭成员与幼儿的谈话直接影响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   

幼儿期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并时时要求她用普通话表达,从小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双休日家长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地,充分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周围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们进行对话。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家长再加以引导,孩子自然会把心中所想流露出来。

3.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孩子躺在床上,听着爸爸妈妈温柔的讲着故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再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从中培养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四、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用语,有良好的习惯。利用一些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家里来客人了,小朋友要像妈妈一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要把客人送到门口,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的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更有利于幼儿普通话表达的发展。

结论: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培养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幼儿从小说普通话的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幼儿只有愿意“说”才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需,才能更好的与人沟通,才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