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问题提示】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所反映出来的往往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直接把自己在家在园的观察所得、已有经验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反映了幼儿的情感、认知、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新《纲要》中明确的规定,教师需要认真地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且要敏感地察觉出幼儿的各种需要,及时用科学且恰当的方式去应答幼儿,进而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更好地推动幼儿在活动区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温度的变化,不少孩子生病了。咳嗽、发烧、流鼻涕的现象很多。在早上的晨谈活动中和孩子们聊天,问大家想不想生病的好朋友?也会借着说多吃饭、多喝水才不会生病。不生病就不会上医院打针吃药等道理督促来园的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于是,孩子们对“生病上医院打针、吃药”这一话题有了共鸣。

【案例记录】

案例 (一)

娃娃家中程梓媱小朋友突然着急的抱着娃娃到我的跟前给我说:“老师我的宝宝发烧了,我说你别着急,你给他多喝点水,再给他吃点药,一会看能好一点吗。她按照我说的给宝宝喝了点水,又吃了点药。过了一会她又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我的宝宝还在发烧,我要带她去看医生。我心里想这个孩子还真现学现卖,早上晨谈刚说的现象就会利用到游戏中。这时我才想到我们的娃娃家没有开设医院区域。可是看她挺着急的样子,我马上对她说:“哦,是吗到杨医生这里来看看病,杨医生也会看病的,我从她的手中接过宝宝,摸摸宝宝的头严肃的说:“嗯,是发烧,等一下打一针就会退烧了,你抱好她针打下去会有一点疼,她小声的在宝宝耳边说:“宝宝不疼,一会就好了,打完针带你去买好吃的,看来她在打针的时候她的妈妈也是这样哄她的。

案例(二)

第二天程梓媱继续选择娃娃家,周子寓、索嘉怿、闫馨予也加入了进来,程梓媱首先抱起娃娃摸了摸额头,大声的说:不好了,宝宝还在发烧,我要带他去医院看病。这时果果家的索嘉怿也大声的说:”我的宝宝也生病了,我也要带她去医院看病。我想如果“去医院”这个问题不给他们解决的话,可能游戏就会停止在此,这时我走过来说:“你们别着急,我知道对面中二班有一家小医院,要不你们带着宝宝去那里看看。说着程梓媱推着娃娃、索嘉怿抱着娃娃两人朝着中二班的教师走去。

到达中二班小医院,在小医院里工作的小朋友对他们的突如到来感到不知所措。我说:“这是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他们的宝宝生病了,想请你帮他们看一看”。小医生看了看他们说;“那得先到那边排队,前面还有两个人呢”,过了一会小医生说;“好了,到你们了你们的宝宝怎么了”程梓媱说:“我的宝宝发烧了,刚刚还吐了呢”小医生说:“你给他吃什么了”程梓媱说:“我刚刚给他吃草莓了”,小医生紧接着说:“他都发烧了你还给他吃凉的东西,那得需要给他打一针,你抱好他”。

紧接着轮到索嘉怿的宝宝了,索嘉怿小声的对一同来的闫馨予说:“我害怕打针,还是你抱着宝宝吧”索嘉怿把宝宝交给了闫馨予,闫馨予和医生交谈了起来。打完针宝宝又恢复了健康,和妈妈一起散步了。

案例(三)

程梓媱带着宝宝散步的途中路经中二班的美食城,突然停下脚步,小声的对旁边的索嘉怿、闫馨予说:“宝宝刚打完针可能有点饿了,我们给他们买点吃的吧”,听完程梓媱的建议两位“妈妈”也停住了脚步,这时闫馨予说“可是他们这里的吃的好像不多了呀”?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离开,这时我走过来说“送货员来了,看看有没有你们想买的东西”,顿时三位“妈妈”喜笑颜开,我们给宝宝买一点鸡蛋吧,宝宝吃了补充营养能好得快一点,三个“妈妈”有说有笑的拿着鸡蛋回家了。

案例反思:

1.现在幼儿玩起娃娃家越来越成熟了,情景也跟着丰富起来随时把自己想到的事情迁移进去,由于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所以是一种可以观察的阶段,孩子完全融入角色,但是他们突发奇想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这时就需要老师从中介入不同角色进去,我在观察孩子游戏时只要是他们需要的人物我都会马上介入进去,助推游戏的进行。但是教师的介入最好是有效的介入,才能顺应幼儿的游戏构思进行,协助幼儿推进游戏的进程,使幼儿在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的同时有所发展。

2.从这个活动的生成及深入,我认识到,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相关的目标一一挖掘出来,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幼儿年龄的发展目标,以有效地指导游戏的发展。从游戏中三名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游戏的内容已经随着情节的丰富而产生了新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教师抓住幼儿兴趣这一教育的生长点,来扩展幼儿的经验。我作为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们共同游戏,很快发现他们新的兴趣需求“带娃娃去医院”,孩子们在游戏中真实地、创造性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医院”的引出也就成为必然。作为孩子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我们应敏锐地抓住这一教育生长点。

3.我体会最深的是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老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在必要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

4.由于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所以是一种可以观察的阶段,孩子完全融入角色,但是他们突发奇想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这时就需要老师从中介入不同角色进去,我在观察孩子游戏时只要是他们需要的人物我都马上介入进去,增进了师幼和谐的关系,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更近一步,助推孩子们游戏的进行,从而在游戏中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

【案例评析】

1.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理解幼儿,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小班幼儿的教育活动,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渗透在游戏中才能进行。例如,《娃娃家》主要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并使幼儿在游戏当中慢慢地建立和懂得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因此,当案例一中的程梓媱提出: “娃娃生病了,我要带她去医院。”这完全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教师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探索活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2.案例二中的教师并没有进入游戏,也没有在游戏情节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而始终在游戏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间接指导”。她多次引导、支持幼儿表达自我意愿,找出问题,自主选择,自己解决矛盾,这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游刃于不同游戏个体之间,尝试联系各种有关信息,促进游戏同伴间的相互了解和接纳。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也就是因为教师的支持得当所发挥的作用。

3.从案例三中可看出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角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其次,小朋友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让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互相配合,互相带动和感染,使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并能在学习与交往中得到进步与发展。

评析者:徐州市泉山区科技实验幼儿园   特级教师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