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示】
磨蹭、倔强、叛逆、暴力、吹牛、撒谎、孤僻......是幼儿园最常见的几种“问题小孩”,面对这类幼儿,我们该如何分析,寻找并发现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应对呢?当遇到一个你说朝东,他偏要朝西,你说向北,他们偏要向南,特别喜欢对着干,总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宝贝,该怎么办?每天都会因为一些没有得到满足的事情又哭又闹,没完没了的“我不,我要,我打你”。早上入园,因早操没有玩玩具而哭闹;吃早餐时,因喝的是稀饭没有牛奶而哭闹;如厕时,因自己的磨叽最后一个出来而哭闹;区域游戏时,因时间到了说自己没玩完而哭闹……总之,只要不顺心,没有得到满足的,他就会哭闹。遇到这些事情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案例】
早上的晨谈活动结束了,我们向往常一样,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游戏计划。小朋友已经习惯了我们日常的一些常规,安安静静的将小椅子围成半圆,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自己的区域游戏计划。《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的说的语言环境”,因此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我都会特别注重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计划的时候,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终于轮到奇奇了,他又兴奋又激动,他的语言发展要比同龄的孩子弱一些,虽然不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用简短的话说出自己的计划:“去做饭”,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读懂每一位孩子,我明白他今天想去的是——《娃娃家》,说完后他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开心的又蹦又跳,跳到黑板前,选择自己的小汽车(进区计划的标致)开到《娃娃家》后,又手舞足蹈、连蹦带跳,“嘿嘿嘿”的取插牌,超级兴奋的连跑带跳的回到座位,小屁股还没刚接触到小椅子,就开始挥舞他的小手打相邻的小朋友,因为他的手里拿着插盘,我担心会伤到其他孩子,所有我走到他跟前想要制止他的行为,可我刚蹲下来,他便立刻的离开了小椅子,绕到椅子后面跑到教室的后门,叉着腰剁了几下脚,大约停留了几秒钟又跑回来,推了一下刚才坐的小椅子,嘴里不停的说:“我不要小椅子、我不要小椅子”,又跑到后门。看着他气冲冲的样子,真的是又爱又恨。这时,他气冲冲的跑到椅子后,手扶着椅背连推带摔得,嘴里不停的说:“我不要小椅子,我就要小椅子,我不要小椅子,我就要小椅子”说了几遍后,开始大哭大闹。拉着小椅子跑到后门摔一下又跑到我跟前,举起小椅子砸下地板又跑到后门,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趟,我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他,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几分钟过后了,其他的孩子已经进区角了,扔下小椅子跑进了《娃娃家》。
进入娃娃家的奇奇,早已忘记了刚才还在伤心、泪流不止的自己,很快的就投入到了游戏中。此刻的娃娃家里,5名幼儿已经分配好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饭的、看宝宝的、洗菜的……晨晨端来了一个小电饭煲,和龙龙一起,应该是准备煮饭,奇奇从他俩的身后走来走去,我猜想他应该是想看看他们俩在玩什么,想加入他们的游戏,经过几番的波折,终于从他俩的中间挤了进去,看到晨晨在做饭,伸手想拿电饭煲,却没能成功,晨说:“奇奇,我在做饭,饭还没做好呢,你先等一会儿”。奇奇听到了做饭,转过身迅速的拿了一些蔬菜、水果想往锅里放,但仍未取得成功,他往后退了几步,挠了挠小脑袋好像在想办法,就在晨晨准备取菜的那一瞬间,奇奇飞速前进,终于成功的拿到了电饭锅;晨晨看到了想去要回正在做饭的厨具:“奇奇,我还没做好饭呢,等我弄好了再给你”。奇奇用右手将电饭煲高高的举起,一脸得意的笑容,好像是在说“你看我举的高高的,你拿不到”;而左手却不停的重复推的动作,嘴里不停的说:“走开,走开!我的!我的!”。两个孩子互不谦让。当晨晨举起手、踮起脚尖准备拿时,只听“啪嗒”一声,东西仍在了地上,奇奇双手叉着腰,紧紧地皱着眉头,一脸怒气冲天的样子,还发出了“哼哼哼”的声音,蹲下捡起地上的电饭煲,抬手就打晨晨。正巧晨晨转身离开,击打为随。可此时的奇奇已经气得大哭起来,不停的说:“打我、打我”。一边仍了手里的东西一边说“我不要”,又捡起来说“我就要”!就着这来来回回好几次。
区域游戏时间结束了,我像往常一样,播放了《小闹钟》的音乐,孩子们听到音乐响了,都开始收拾、整理自己玩的操作材料;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又多了一种伤心的哭声“我不要,我不要,我还没玩完;啊……. 我不要,我不要,我还没玩完”;我蹲到他的身旁,耐心的安慰他,希望能缓解他的不愉快和小脾气;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他居然向我拳打脚踢,还不停的说:“走开、走开,烦我、烦我,我还没玩”。其他孩子看到后,不约而同的说:“奇奇不对,奇奇不对”。听到小朋友的话,他的不满、愤怒、所有的不愉快都升华到了极限,开始满教室的跑,打小朋友、踢桌子、摔椅子……
分析评价
1、情绪焦虑:在与同龄的伙伴相比,他的感情比较的脆弱,性情及脾气粗暴,情绪不稳定,遇到不顺心就表现出跺脚,出手,扔东西等行为。
2、行为偏差:行为举止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有多种缺陷问题的交叉形成了一个灰色的地带,兼具了多种症状的特征甚至不能用某一种名称来准确加以归类,每天表现出来的就是不能保持片刻的安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室里乱跑、闲逛;不能理解老师的要求和指令,在课堂上发出大声尖叫等,影响到正常的集体教学活动。我翻阅了一些幼儿心理有关的书籍,发现奇奇的一切行为特征和强行儿童非常的相似,强行儿童属于性格上的缺陷,而性格上的缺陷又是心理畸变。蒙台梭利认为只要儿童不能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而受到心理畸变的折磨,他就永远是不正常的。
3、交往不畅:在与同伴交往方面,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顾及别人的想法,常常遭到同班的拒绝或排斥,不能融入同伴的群体。社交技能缺乏,不知道如何去和小朋友沟通、相处,有时也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听不懂别人的问话,答非所问,一句话会不停的重复,或者自言自语,自娱自乐,对代词“你、我、他”不理解,只能用自己的名字制定自己,而对别人却用“我”来表示,常常用拳打脚踢,小手枪的方式来伤害同伴,导致交往不畅,在游戏中出现独自一个人玩耍或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