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古有“因材施教”,今有“个性发展”,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即要尊重每位幼儿,珍视他们的不同差异性,寻找适宜的教育去影响他们,从而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个性发展。这也和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谋而合。

问题1:如何把握每位幼儿的现有水平?

问题2:采取怎样的教育是适宜的?

下文我和大家分享案例来具体述说我是如何把握这两个问题的。

案例描述:   

片段一:去年11月左右的一个晨检接待的时间,我到某小班去,我热情的和班里孩子打招呼,大多数孩子们也知道跟我打招呼“殷老师早”,虽然有些怯生生的,但还是愿意开口的,我到每张桌子上去和他们打招呼,这时我发现一位男孩睁着明亮的眼睛看着我,久久不开口,我蹲下来又单独和他打招呼,他似乎更警觉的看着我,还是不讲话,这时他班上的老师对我说“他就是这样的,从不讲话”,我说,“没关系,不认识殷老师,下次再和我打招呼吧”。我看着这位男孩,他用眼光目送着我离开他们的活动室。

1538198191224076.png

男孩自己在玩玩具,你怎么对他讲话他都看着你,不开口讲话

分析:明亮的双眸分明告诉我,男孩是会讲话的,他只是胆小,不敢讲话,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新环境的陌生感还很浓;班上老师毕竟孩子多,开学不久安抚孩子们的不哭闹想妈妈的情绪就已经是头等大事,已经发现这位男孩不讲话了,但还没有时间精力去研究他“不讲话的原因,教师该怎么办?”

策略:亲近他,消除陌生感,增加安全感。

片段二:至那以后,只要我在幼儿园,我都会去看他,主动和他说话,告诉他“我叫殷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他还是不开口,我又问他“你们班沈老师是哪一位?夏老师是哪一位”,他还是不搭理我,但是用眼神在告诉我了,他分别看看班上两位老师,我表扬了他,“你是聪明的,认识班上的老师,你也认识我,我是殷老师对吧?”,“男孩点点头”。他是真认识我的,我的判断没有错。

分析:小男孩认知没有问题,他认识班上老师,也认识我,虽然没有用语言和我讲话,但他用眼神、动作和我呼应了,这是一个大的进步,说明渐渐消除了对我的陌生感,渐渐接受了我这位殷老师。我的措施是有效的。

1538198282677911.png

男孩看着我离开目送着我

策略:进一步接近他,成为他可以信赖的伙伴。

片段三: 晨检接待时,我和班里其他孩子打过招呼后,就蹲在男孩旁边和他一起玩桌面玩具,我说“我搭了一朵花,你搭了什么呢”,他用极其低小的声音说“火车”,我听到了,心中大喜,我装着没听见,让他大声告诉我,他搭的是什么。开始几声,还是低低的“火车”,我鼓励他,我说“听到了,你再大声一点”,他几乎用尽全身力气,身体还往上一动“火车”,这个声音是正常声音音量的一半,我好兴奋,为他鼓掌,为他终于开启“金口玉言”而高兴,我又让他向班上两位老师介绍,他用积木搭建了“火车”,老师看到也为他鼓掌,表扬他开口说话了。

1538198282677911.png

男孩金口玉言开启了,终于告诉我他搭建的是火车,我表扬他“你搭建的火车真像呀”

分析:男孩有了安全感之后,果真有了“质”的变化,开口说话了,渐渐地能真实地表现自己了。我无数次的主动和他说话,男孩从心里接纳了我,边能逐渐正常的表现自己了。

后记:后来,每一次我到他们班去,他能主动喊我殷老师,还主动让我猜猜他搭建了什么?还会主动和同伴互动了。班级老师也告诉我他平时的情况,说男孩有一天观察班级里的小动物一上午,都不走开,很有兴趣,很有耐心。

1538198370629894.png

男孩主动让我猜猜,他搭建的是什么?我说高楼房,他说不是,是汽车运了很多东西,我肯定了他,他很高兴。

1538198419821219.png

男孩微笑放光的神情主动和我交流,说同伴搭建的蛇不像,蛇应该长长的,他在家电视上看到过的……..

1538198464366920.png

男孩主动和我交流后,我奖励他,抱抱他,说他太瘦,要多吃点饭。男孩答应了我。

教育成效:

以上案例生动说明了,孩子要去观察研究他,准确的解读他,有效的支持,从而有了鲜明的教育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男孩开启金口玉言。不讲话的男孩在我反复主动和他交流亲近之后,消除陌生感之后,渐渐地敞开心扉,渐渐地从被动到主动交流;

第二:教师潜移默化的改变。案例中值一提得是教师也发生了改变,有我出现在她班上的被动关注男孩到主动关注。主动告诉我男孩的进步表现,我也为教师喝彩。

第三:自身获得职业的幸福感。我想,我用具体行为为教师诠释了如何关注幼儿,有效呼应,到成果显著,进而带动教师也真正走进幼儿,正确解读幼儿,有效支持幼儿,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我收获了职业的幸福感,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