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5~6岁是幼儿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他们开始对周围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到好奇,渴望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往往这个时候,他们的个性已初具雏形,在外界条件的考验下,他们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当然,由于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差异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接受速度,这样的现象普遍出现在每一个班级中。而我们班级中的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日常活动在的表现都让我非常欣慰,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小源的自控能力非常出色,老师在说话的时候总能看到他的小眼睛,他对规则的认识程度也非常高,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专注的做一件事、遇到困难不放弃、乐意帮助他人等也凸显出来。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事......
二、活动过程
餐前环节,到了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做游戏的时候,鉴于大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我第一次尝试让幼儿组织与同伴一起游戏。为了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我准备选择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的小源来当“小老师”,我走到他身旁轻轻坐下问:“今天老师想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你愿意帮老师完成吗?”他的小眼睛闪闪发光,嘴巴咧开的问我:“是什么任务啊?我得先听一听。”我凑到他的耳边用悄悄话说:“今天啊,我们玩点不一样的,平常都是老师带小朋友玩游戏,今天我们来试一试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怎么样,你愿意试一试吗?”,他听后将原本凑过来的身体坐回了自己的小板凳上,眼睛不再看着我,一只小手抓着另一只手的指头摇了摇头,我从小板凳上站了起来走至他的身前蹲了下来望着他的小眼睛问:“小源,怎么了?你觉得这个任务太难了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问:“那你愿意试一试吗?”他皱着眉毛看着我,眼里泛着泪花摇了摇头,我摸摸他的头说:“没关系的宝贝,那今天你告诉老师你想玩什么游戏,我来带小朋友跟你一起玩。”他说出了自己想玩的游戏,其他孩子也都非常的支持,不久他就重新笑了起来。
过了几天,幼儿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即将来临,班级内要选出两名小升旗手和四名小护旗手,在与班主任老师交流讨论后,我了解到前期让小源当升旗手时他表现十分抗拒的模样,我将不久前遇到的事情也与班主任老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我们一致决定让小源试一试护旗手这一角色。
我将小源请到说话屋,把他圈到我的怀里坐下后我跟他说:“你知道幼儿园最近要举办什么活动了吗?”他盯着我的眼睛,兴奋的问:“什么事什么事?”我回答:“马上我们幼儿园要举行一年才办一次的运动会啦,现在我想请你帮老师一个忙,到运动会那一天把国旗护送到升旗的地方。”他听后着沉默着低下了头。我说:“偷偷告诉你只有大班的哥哥姐姐才能做这样的事情,可以跟我们国家的代表五星红旗做近距离接触哦,怎么样你不想试一试吗?”他的头还是没有抬起来,嘴巴抿紧,摇了摇头。我小声的问:“怎么了,是不是害怕?怕自己做不好?”他嘴巴松了松又抿紧,点了点头。我用双手托起他的脑袋眼睛看着他的小眼睛,轻声的问:“是不是以前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你很难过的事情?”他眼睛泛起了泪花,不断地抽着气,然后点头。我抱了抱他说:“没关系没关系,把你遇到的事情跟老师说一说好不好,这样老师才能帮你的。”他断断续续的说:“上一次也是运动会的时候,让我用话筒说话,我,我,我没说出来。”说完他踮了一下脚,偷偷抹了一下眼泪。我亲亲他的脸蛋,帮他擦了擦眼泪说:“当时你一个人拿着话筒太紧张了,是吗?”他点头说:“是我做的不好。”我说:“你已经很棒了!你尝试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是勇敢的对不对,那今年你还要不要再勇敢一次?”他把小眼睛转了一圈没有说话,我继续说:“老师会找三个小朋友跟你一起,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老师陪着你们一起练习,你不相信老师吗?”他立马回答:“相信的,但我害怕我做不好。”我说:“小源,你知道吗,你有很多的优点,你在班级里总想着帮助别的小朋友,眼睛也会一直亮亮的看着老师,遇到问题也都不会放弃,总是能很快的想到解决的方法,你如果不去做这件事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呢?”他眼睛望着我但还是没有说话,我又说:“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小护旗手就是要保护国旗,要保证把它送到升旗的地方。”他听后说:“就像解放军叔叔一样。”我点头说:“你是这里的第一批‘小小解放军’怎么样,你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跟老师试一试吗?”他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声的说:“恩!”在随后的练习中,我重点关注了小源,时不时的表扬让他慢慢大胆、自信了起来,最终四个小朋友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一段时间后,又到了餐前环节,小源主动跑到我的面前问:“老师,我可以给小朋友们将故事吗?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故事,我想说给他们听!”我点头说:“当然可以!我想他们一定会喜欢的你故事!”
三、反思讨论
1.善于观察,用心发现问题。
课程游戏化的支架一指出:要通过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而达成这一目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则是观察儿童,每次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这样做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兴趣特点,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根据对孩子的了解,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观察的时间与环境是不固定的,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长时间的坚持观察儿童不但能使老师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而且也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成长。孩子们的行动体现了他们的想法与性格,老师们要在用眼睛看的同时,内心也要思考与分析,以便于发现行为背后潜藏的问题,为解决问题做铺垫。
2.平等交流,用话语了解问题。
在跟孩子交流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是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享有跟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人权。找出问题后,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善用提问,逐步引导孩子表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耐心的倾听后才能真正的了解在孩子角度发生的事情。以平等谈话为方式的交流能够让孩子更加大胆、主动的将事件表达出来,语言是最基本的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拼凑出孩子的内心世界。
3.采取措施,用爱解决问题。
教师在发现问题后一定要将这件事放置重要地位,及时的采取合适的措施,以关心、接纳、理解的态度与孩子相处。我们是孩子幼儿园生活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发生问题与矛盾时,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利用孩子的兴趣与性格特点在逐步引导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有做的不好的时候,当孩子产生挫败感时,我们要引导孩子考虑自身的优点,逐步树立自信心。老师一些安抚的语言及动作,也能使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同时他们对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满足都能很好安抚其消极情绪。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足够的耐心、爱心与细心浇灌与呵护孩子的金色童年。孩子别怕,只要你愿意尝试,一旦你大胆迈出第一步,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为你加油。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