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早晨帮女儿编小辫儿,编到一半,她突然说:“妈妈,还是不要编了吧。”“为什么呀?”“王老师可能不会扎……”她有点担心地说。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穿衣上。“妈妈,这件衣服很难脱的……”女儿为难地说。“你可以请老师帮忙啊。”“万一老师骂呢?”女儿支支吾吾不太愿意。

  最近,女儿帮老师做环境创设,有点腻了,想玩区域游戏,对我说:“妈妈,我不想画画了,我想去建构区玩。”“那你和老师商量啊。”我回应道。“王老师会批评的,要么你去说。”她有点紧张地说。

  如果单从女儿的话语和神情看来,你一定会认为女儿的老师是个特别没耐心、没爱心的老师。实际上,她是我的同事,我们认识已有10年了,我深知她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热情的老师。但女儿对她还不太熟悉,有些畏惧与不信任。其实,许多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与老师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当幼儿不信任老师时,家长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如果说孩子是链轮,老师是链条,那么家长就是润滑剂,协助师幼磨合,这样链轮才会转得又快又好。

  探寻幼儿情绪问题的源头

  女儿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需求,对老师过度畏惧,分析其中原因,我觉得她可能受了我的影响。我很敏感,凡事不愿给别人带来半点麻烦,受了委屈后常常又不能自我化解,总向家人抱怨。这些大概都被女儿看在眼里,渐渐地,她也变得过于敏感了。认识到这个问题,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在许多事情上,慢慢学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一段时间后,女儿似乎也不再那么唯唯诺诺了。她不再频繁表现出对老师的畏惧了,回到家,她更愿意讲自己是怎么解决麻烦的了。

  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从父母开始的,他们对世界的反应也是从模仿父母的行为开始的。因此,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或许应该从自身入手,看看在自己身上,是否隐藏着问题的源头。如果问题出在家长身上,那么家长就应当竭尽全力改变自己,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支持幼儿的合理情绪表达

  许多家长爱孩子,但却不理解他们。孩子说出来的话,家长只听部分,只理解表面。其实,孩子也是“话里有话”的。例如,我女儿拒绝穿衣服,说“万一老师骂呢”,除了她确实畏惧老师,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她并不喜欢穿那件衣服。正因为我知道她总喜欢迂回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当女儿说完她的想法后,我才换了一种方式与她沟通。我摸着她的衣服说:“宝宝,这件衣服摸起来舒服吗?”“嗯,舒服。”“那你是觉得它不漂亮吗?”“对啊,不像小公主。”“那你最喜欢的灰姑娘,住在杂物堆里,王子为什么也喜欢她啊?”“她很勤劳,很善良!”经过推心置腹的沟通,女儿终于接受了要穿的衣服。晚上回来,她高兴地扑进我怀里:“我没让老师帮我,好朋友帮忙一起扣好纽扣了!”这件事给我很大启发,孩子虽小,但也会表达情绪,如果成人耐心倾听,精准捕捉孩子的想法,问题解决就简单多了。

  帮助幼儿再现情境

  有时候,孩子对老师有消极情绪,是他们缺乏与老师当面沟通的勇气。女儿有段时间一直在帮老师布置教室。能做老师的得力助手,家长是开心的,孩子也自豪。可孩子天性爱玩,每天做重复的事情,会厌倦。但女儿不想破坏自己在老师心中“好孩子”的形象,更不想违背自己的初心,因此情绪很糟糕。于是,我希望通过再现一些师幼交往的情境,帮助她走出困境。我问女儿:“在幼儿园里,王老师随便骂过你们吗?”她想了想说:“没有,犯错误会批评。”“对啊,你没有犯错,只是说出自己的要求而已,她就更不会骂了,你今天可以试着跟王老师说一下。”帮助女儿解开心结后,当天她鼓起勇气与老师沟通了,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她也玩到了久违的区域游戏。

  很多时候,孩子“埋怨”老师时,家长不应当马上去质问老师。或许让孩子自己描述一下幼儿园里的真实情境,并适当引导,他就能拥有解决问题的勇气。

  真诚与老师沟通

  作为家长,如果能独立解决孩子的烦恼更好,但如果它长期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也无须讳疾忌医,可以选择适当时机与老师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更了解孩子,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老师的专业帮助。

  上小班的雨梦最近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只喜欢躲在角落的桌子底下。家长主动寻求帮助,两位老师也非常重视,并给家长提供了许多建议。家长听取意见后进一步寻求了医学帮助。因为老师的执着和热心,雨梦得到了正规的医学帮助,雨梦妈妈特别感激幼儿园。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情绪,常常简单地寄希望于幼儿园的改变,有的带着情绪去质问老师,或者不断向老师提要求以满足孩子,这些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家园是融通的,家长的“润滑”作用要发挥得恰到好处,这样,师幼关系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28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