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班级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汇集了环境的精华,将自然中的动植物有层次、有目的地呈现给对科学充满好奇的幼儿。自然角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饲养小动物,栽培小植物的角落,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小天地,是一日生活之一,是课程形式之一,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之一。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有趣、可观察、操作性强的自然角环境,从自然角选址、选材、取名、记录、管理上去设计与规划,让自然角成为幼儿园的“活”课程,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求知欲望。

  1.选址要“巧”。自然角是利用班级的一个角落来创设,教师结合本班地理位置,合理利用空间将自然角位置选在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好的角落。充分利用空间、墙面、柜子、架子、地面的交叉组合,创设平面、立体、可操作的三维空间自然角。如:一个个悬挂在栏杆间水培小植物,一个个柜子上的小种子,一张张墙面的彩色图片,地面上的一个个小动物……幼儿处与一种抬头可见低头可观的环境中,这种三维空间的巧妙设计能满足幼儿与自然角之间的有效互动。

  2.选材要“妙”。小班动植物的选择必须是常见的、有明显特征、多样的,呈现方式必须是童趣的、能吸引幼儿的;中班动植物的选择必须是短期内可以观察到明显变化的;大班动植物的选择必须是多样的、有明显特征,能满足幼儿假想验证与合作交流的。同时种植器皿可利用废旧的轮胎、水壶、水管、鞋子等进行不同造型的创意种植,可利用矿泉水瓶制作自动浇灌器,利用大气压力挤压瓶内的水,让水顺着吸管给植物浇水,美观又实用。如:中班水培区可选择洋葱,让幼儿观察植物根部浸泡在水中发生的变化。

  3.取名要“趣”。自然角是幼儿探索的乐园,花草的清香,鱼虫的嬉闹,自然之趣应运而生。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商讨,共同给自然角取名。“我的一亩三分地”“绿色小家”“亲亲家园”等都是幼儿特别喜欢的自然角名称。如:苗苗班的“小角落大世界”自然角中,还根据各块内容划分了小眼睛大发现、小动物大知识、小蛋壳大风景、小植物大变化等板块,依据板块名称幼儿很直观了解自然角。

  4.记录要“奇”。《指南》指出: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教师在测量区为幼儿提供麻绳、卷尺、直尺、笔等测量工具,指导幼儿用奇特方式有效记录自然角中的所见,并提供多样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观察并记录。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利用照片来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班幼儿开始学习用图画和符号记录;大班幼儿可用数字表格方式、周记图方式和曲线记录方式。

  5.管理要“活”。自然角为幼儿提供了观察、学习、探索、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管理,承担一定的劳动义务,从而让自然角与孩子发生长久的互动。如:小班幼儿主要是观察和协助教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可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增添食物等。中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值日的方法,分工轮流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大班幼儿可以分组独立地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教师在幼儿劳动过程中只是起督导检查的作用。幼儿亲自喂养参与管理,情感和生理上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真正成为了自然角的主人。

  6.活动要“融”。教师把自然角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价值,可依据自然角幼儿的观察生成课程,帮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习性和正确喂养方式。例如:入园活动组织幼儿观察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变化规律、外形特征等;在集体教学活动前组织幼儿先观察自然角里的蝌蚪、金鱼等小动物,可组织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组织幼儿听音乐模仿金鱼游动作,组织幼儿进行绘画。

  总之,作为教师要创设多维的空间,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立足于幼儿发展需要,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将自然角区域活动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机整合,让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观察探究、学习科学、走向自然的一个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