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关于幼儿餐后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餐后活动中,主要是小班幼儿用餐速度参差不齐,个别差异较大,进餐速度快的幼儿和速度慢的幼儿比较中,就有了一段时间的差异,所以有效的组织好餐后活动是必要的。因此,优化餐后过渡环节能加强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通常这时间段既要管理好幼儿进餐情况,照顾个别进餐能力差的幼儿,又要照顾饭吃得快的幼儿活动,处理他们的纠纷。那么,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将会在此时发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关于幼儿餐后活动的组织管理,成了我们教师最棘手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关注餐后细节 优化组织策略”的实践研究,通过“常规先行”“游戏拓展”“重心转移”“丰富形式”四个方面,从关注餐后环节入手,细化了班级餐后活动的具体要求,梳理了餐后环节的组织策略,有利于提升教师餐后环节的管理组织能力。

  那到底要如何合理地组织餐后活动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应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建立良好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餐后活动的有效管理。

  策略一:常规先行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都具有制度性、常规性的特征,体现了尊重和要求二者的结合。我们必须按照尊重幼儿的精神,将制度还原为心理需求,追溯幼儿行为的规律特点。因此,我以此为依据,认真分析现阶段餐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建立自主、有序的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游戏,能大大减少幼儿的跑动机率,从而降低因跑动碰撞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开学初,经过反复研究、商讨,我们给孩子们设置了一系列适合在午餐后开展的各种游戏活动内容,并绘制“餐后活动安排表”,对教室的活动场地进行重新分割与划分,采取小组轮换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制度,让孩子们全面参与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中。如 餐后整理,让幼儿通过儿歌、图谱等形式形成餐后整理常规。如:小班幼儿刚入园,不清楚餐后整理要做些什么,因此我们教师为幼儿编了一首儿歌:“饭菜汤,吃光光,骨头残渣桶里放,倒完骨头放好碗,擦嘴漱口别忘掉。”幼儿们觉得好玩,一吃完饭就开始念这首儿歌。如此,不用费力,幼儿们很快就在讲讲做做中形成了这一生活常规。  

  策略二:游戏拓展

  首先,根据孩子们“玩不够”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况,在餐后活动再次开放,允许一定人数的幼儿进入游戏。这是一个重头戏,不仅能弥补孩子们玩不够的遗憾,每天中午只有5、6人玩则更是提升了孩子们玩的自由空间。他们能很自如地选择多个材料来操作,可以是一个人安静、专心地在“结构区”里拼插玩具,完成一件作品;也可以是好几个小朋友共同来做“表演区进行喜欢的角色表演,或娃娃家的游戏……宽松自如的活动氛围使区角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

但是在一开始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老师的指导力度不够,孩子们区域游戏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一部分孩子出现乱摆弄,瞎玩现象。因此,我们调整策略,先有目的地开放几个操作性强的区域,如结构区、表演区、娃娃家;然后通过日常的区域活动时经验的积累,逐渐开放所有区域,让孩子们在餐后也能自由徜徉在区域活动的世界里。

  策略三:重心转移

  幼儿进餐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了教师在此活动环节指导工作上的双重性。既要指导幼儿进行进餐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又要顾及陆续已经用完餐开始进行餐后游戏的幼儿。如何合理地进行两者兼顾,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用餐的实际进度,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指导重心。 

  当大多数幼儿还在进餐环节时,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指导上:正确的用餐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醒幼儿专注用餐,及时肯定鼓励。当大多数孩子都进入到餐后游戏时,教师就可以把关注的重心移到各个功能区活动的孩子们,对他们活动中出现的情况给予及时准确地指导和帮助。对于吃饭慢的孩子,这时候则可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请他去帮助吃饭慢的孩子,让他们尽快吃完自己的饭菜。教师只有不断地根据幼儿的即时反应,调整措施,真正尊重幼儿,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策略四:丰富形式

  在以往的餐后管理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随着餐后游戏的深入,除教师外幼儿及家长的作用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1.教师教育

  教师应重视在餐后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觉行为。因为幼儿年幼无知,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所以有很多地方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不能做,这样做了是对还是错?或者这样做了有无危险,就会导致幼儿很容易在餐后,在教师忙于组织管理的时候出现频繁告状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使幼儿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友好文明的行为,什么是危险的行为……使幼儿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并转变为幼儿自觉的行动。例如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就应该重视对儿进行常规教育,可通过各种方法诱导幼儿独立活动,使幼儿学会选择游戏,自己解决问题,能与同伴一起游戏,从而增强独立意识,这样当幼儿进行走廊互动活动时,就能自觉进行游戏。   

  2.值日助教

  在幼儿用餐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桌面的整理等都需要值日生的参与。因此,我们引导孩子学做值日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指定与奖励邀请相结合)值日生,协助教师共同开展餐后管理工作。首先教师向值日生说明工作的具体要求,如:用餐提醒员是提醒幼儿别忘了用餐要求;餐后整理记录员是提醒用完餐的孩子别忘了填写记录表;协调员是帮助闹矛盾的幼儿解决矛盾等等。然后在管理中引导幼儿有问题主动找值日生,如果值日生解决不了再找教师。这不仅为教师减轻了管理压力,也培养了幼儿劳动的兴趣、责任感和是非判断能力。  

  3家长监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及餐后习惯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教师已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形成家园合力,监督孩子在家在园进餐及餐后习惯一个样,让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在家、在园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新的经验,都会在自身的基础上收获更大的进步。 

  在组织丰富的餐后活动中,教师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为指导,既要注意提高幼儿活动兴趣,也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自制力与行为习惯。既不能放任自由,也不要一味呆板管束,给幼儿有选择的空间,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潜在能力。同时,认真做好活动后的总结评析工作,把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职能作用。餐后活动中的孩子们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让我们的孩子尽情享受餐后美好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