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脚着地、手膝着地、肘膝着地等多种爬法,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2.能根据儿歌内容变换模仿动作,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

3.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铺有垫子或地毯的大活动室、大恐龙头饰一个、大恐龙胸饰每人各一个,音乐《谁饿了》、沙袋若干个。

重点与难点: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变换多种爬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

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要学习的课程开始增多,每天的一日活动安排的较满,而尽兴游戏的时间就较少。在平时的游戏环节中发现孩子们特别爱做一些爬行、翻滚的动作,就算只是游戏中的一个小环节,但他们每次都玩得特别开心,常常欲罢不能,总是要求能多做几次这样的游戏活动。而综合教学活动中涉及到这些活动的内容很少,孩子们鲜少有放开了游戏的机会,所以既然孩子们有兴趣,并且能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那我就设计了这节充分体现出愉快、轻松的特点,又对幼儿身心有益的健康课程《饿肚子的大恐龙》。爬行对孩子好处多多,如能锻炼幼儿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等等。另外,爬行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和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活动能调动起孩子他们学习的愿望,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活动身体。

1、教师带领幼儿表演歌曲《谁饿了》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认知大恐龙的特征。

师幼带上大恐龙头饰,师: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谁出来了?(大恐龙)

师:大恐龙的个子怎么样?(高大)你知道它走起来是什么样子吗?

幼儿模仿,老师小结:恐龙爬行时四肢是直直的,走路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3、改编歌曲,引入课程线索——大恐龙饿了。

师:大恐龙的肚子也饿了,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找点吃的东西吧。

师幼做模仿动作,进行律动。

二、学习儿歌,练习手脚着地和手膝着地的爬行动作。

1.学习儿歌《饿肚子的大恐龙》 。

师:轰隆隆的大恐龙找到吃的东西了吗?(没有)那它的肚子饿不饿?(饿)饿肚子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咕隆隆)。

师:所以饿肚子的大恐龙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一头小黑熊。你听······

老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饿肚子的大恐龙》 “轰隆隆,轰隆隆,我是一只大恐龙,轰隆隆,轰隆隆,肚子饿了咕隆隆,咕隆隆,咕隆隆,变成一只小黑熊。”

2.区别并模仿恐龙和黑熊这两种动物的爬行动作。

师:轰隆隆的大恐龙很威风,它是怎样走的?变成小黑熊后,又是怎样爬行的?请小朋友表演一下。

3.幼儿模仿,教师纠正其动作。

师:轰隆隆的大恐龙爬行时要手脚着地,身子弓起来;小黑熊爬行时应手和膝盖着地,作爬行姿态。

4.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

三、仿编儿歌,练习肘膝着地和手支撑爬行动作。

1.仿编儿歌《饿肚子的大恐龙》 。

师:轰隆隆的大恐龙还是没找到吃的,肚子更饿了,这一次它又变成了更小的动物,你觉着是什么?

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师:有小朋友说大恐龙变成了小乌龟,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小朋友编的新儿歌“轰隆隆,轰隆隆,我是一只大恐龙,轰隆隆,轰隆隆,肚子饿了咕隆隆,咕隆隆,咕隆隆,变成一只小乌龟。”

2.学习肘膝着地的爬行动作。

师:小乌龟的身体看起来怎么样?(矮小,有壳)小乌龟是怎样爬行的?(趴着走)

3.幼儿模仿,教师讲解动作。

师:我们模仿乌龟动作时可以将腿和手臂都弯曲,身体趴下进行爬行。

4.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边念儿歌边模仿爬行动作。

5.仿编儿歌,学习手撑地进行爬行。

师:轰隆隆的大恐龙还是很饿,这一次它变成了更小的动物,你觉得是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师:可以变成毛毛虫,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儿歌“轰隆隆,轰隆隆,我是一只大恐龙,轰隆隆,轰隆隆,肚子饿了咕隆隆,咕隆隆,咕隆隆,变成一只毛毛虫。”

师:毛毛虫是怎样爬行的?

6.幼儿模仿,老师示范动作。

师:腿伸直以手撑地进行爬行。

7.集体念儿歌做动作。

四、进行集体游戏《大恐龙运果子》。

1.老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轰隆隆的大恐龙终于找到了一些好吃的果子,现在它要把果子运回家去。我们来比一比哪只恐龙运的既快又不让果子掉下来。

2.进行分组的爬行竞赛。

3.评选爬行冠军,选出爬的最快的大恐龙。

五、放松活动,学一学各种小动物的活动动作。

注:

1.歌曲《谁饿了》一只老狼出来了,肚子饿的咕咕叫,这边找那边找,啊呜啊呜找不到 啊呜啊呜还是找不到。

2.游戏玩法:将幼儿分成若干个人数相等的队伍,距离每个队伍约5米放若干沙包当果子,比赛开始后每组幼儿依次手脚着地爬行取沙包,每人都可取一个沙包将它放到自己的背上,再手脚着地爬行回来,换下一个幼儿再进行爬行游戏,直到队伍最后一个小朋友完成,则比赛结束,哪队最先完成哪队胜利。

教后反思:

我在设计中力求主线明确,各环节之间自然过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能很好的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注意到了活动与休息的分配。活动的引入用了孩子们熟悉又喜欢的大灰狼的律动,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后通过创编的儿歌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来参与进行模仿,练习手脚着地、手膝着地向前爬行等多种爬行方式,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此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多尝试,多游戏,在一节课上得到充分的爬行锻炼。并且在课堂中,我还积极地投入到活动里,给孩子做示范,和幼儿一起比赛,以自己欢快的情绪去感染每一个幼儿,带动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程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都意犹未尽,他们对我说:“老师,太好玩了。”那么,在进行了几次类似的游戏活动后,发现对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可以轻松的模仿各种动物动作的,所以为了让孩子们保有对游戏活动的热情,后续可以增设一些更有难度的游戏环节,丰富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充分的得到锻炼。如探索不同的爬行方法,可以设置一些垫子、瓶子当障碍,这个练习对幼儿们来说有新意,难度也不算很大,孩子们都能参与和掌握。在集体练习中,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爬行方法,锻炼了四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随着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娴熟,我开始考虑:能不能再将难度提高些,给孩子们一些新的挑战呢?于是,又设计了“爬小山”“过小河”的活动方案。用孩子们的木头椅子、高低平衡板进行搭建,先从较低的高度和简单的拼摆开始,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当孩子们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时,他们的成功无疑获得了很大的信心。那么,再之后进行更高高度和更复杂的拼摆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他们的爬行能力在不断的加强。

经过连续的游戏活动的尝试,我发现虽然带领幼儿玩爬行游戏进行的还不错,但还有几点需要改进:1、场地问题,要选择尽量大的能活动开的场地,这样孩子们在自由模仿环节不仅能充分爬行开,而且会尽量避免互相的碰撞和踩踏,并且摆放了障碍物后,孩子们秩序游戏也会更加的安全。2、活动内容虽然有趣,但相对于中班的课堂活动来说内容量有些多,可以尽可能的将儿歌认读和仿编环节内容减缩,使幼儿多玩几次,动作就会更加舒展了。然后在延伸活动中再逐步增加新的内容,让爬行的游戏活动更添新意。3、在活动中要多让孩子大胆想象,大胆模仿,尝试自己创编一下其他动物的运动动作和设计一些有趣的“道路”,成为游戏活动中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