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1)1/2鸡蛋壳4-5个,削好的铅笔(放在桌子上的绿色篮子中)。

(2)分组操作材料:两张长度相同的卡纸条、积木每组10块、河流模型,大拇指标记等(放在桌子下的红色篮子中)。

2.教师操作材料:幼儿用操作材料各一份;凸面蛋壳图片;集体记录表;电脑、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多媒体图片 。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鸡妈妈生了很多鸡蛋宝宝。鸡姐姐最先从蛋壳里钻了出来。“叽叽叽,我是鸡姐姐。我的鸡妹妹怎么还不出壳呀?还是让我去帮帮她吧!”鸡姐姐用她的尖嘴巴去啄蛋壳,“笃笃笃、笃笃笃”啄着啄着,忽然蛋壳裂开了!从里边走出了可爱的鸡妹妹。

鸡姐姐高兴地对鸡妹妹说:“妹妹!妹妹!是我帮你啄破了蛋壳,你还不快谢谢我?”可鸡妹妹却并不高兴:“谁要你帮忙,刚才是我自己啄破蛋壳的!”

“不对!是我帮你啄破的!”“不对!是我自己啄破的!”“不对!不对!不对……”

“不是!不是!不是……”她俩吵个不停.

提问: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小朋友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幼儿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让幼儿置身于有趣的童话世界之中,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师: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我们来找找答案。 我们来看,这是鸡姐姐啄的鸡蛋的凸面,这是鸡妹妹啄的鸡蛋的凹面,我们就用铅笔尖来做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来用它啄啄蛋壳的凹面和凸面,看看哪面更容易啄破?

2.幼儿模拟操作,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说说,当你用铅笔尖啄蛋壳的凹面和凸面时,有什么不同?

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

我们都已经发现从里面啄蛋壳容易啄破,那你们说说蛋壳是谁啄破的呢?对,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结合图片)小小蛋壳真奇妙,它的凹面很容易破,而它的凸面却要花大一点的力气才能啄破,说明凸面的力气比较大。

【设计意图:“发现谁啄破了蛋壳”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运用各种器官,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接着,教师结合图示,将幼儿零散的感性经验归纳并上升为图示符号的总结表述,这一经验认知又为下一环节“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凸面不容易破,凹面容易破,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 2.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

我们做个小实验:我在鸡蛋的凸面滴了几点水,水到哪儿去了?我在鸡蛋的凹面滴了几点水,水到哪儿去了?同样的力,在凸面时被分开了 ,每一个变小了,在凹面时积聚在一起,变大了!是谁啄破了蛋壳?你们自己找到了答案,真了不起!〔评:教师将无形的“力”用有色的“水”来替代,把抽象的、隐性的“力”转化为具体的、显性的“水”,成功地突破了“力的分散”现象这一学习难点。〕 3.教师边借助图示(如图三),边用有趣的语言小结“薄壳结构原理”。 〔评:将幼儿零散的感性经验归纳并上升为图示符号的表述,既简明扼要,又为下一环节“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许多事物可以用简明的符号、文字来说明。〕

三、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蛋壳的凸面是什么形状呢?(拱形)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设计成拱形的东西?(安全帽、降落伞、桥等等)

2.运用PPT,向幼儿介绍有关圆屋顶、隧道、拱桥等的图片,了解薄壳

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我还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拱形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经验的迁移运用是一个难点,教师从引导幼儿想像到展示实物,运用经验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揭示了科学社会化、科学生活化的内涵。】

四、幼儿继续探索,感知不同的弧度所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请幼儿分别在“大河”与“小河”上建筑一座不同弧度的拱桥,尝试桥面中央最多能放几块积木,并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1.结合集体记录表,幼儿自由猜测。

我们的建筑师们真聪明,他们利用蛋壳的秘密设计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设计了三座拱桥。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请你们猜一猜,这三座拱桥谁的力气比较大?

2.幼儿实验,比较三座不同弧度的拱桥所受的力大小不同。

师:请你们四个人一组,来合作搭桥。要求是分别在小河和大河上建两座拱桥,然后试试两个桥面最多能放几块积木而不会塌掉,一起讨论一下哪种桥的力气比较大了,请你们到前面来送给它一个大拇指标记。

3.引导幼儿结合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拱桥。

师:哪座桥比较牢?(引导幼儿交流讨论,知道陡的拱桥放的积木多,比较牢。)

【设计意图:“造桥”小实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造桥”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统计、测量方法,而且获得了与同伴成功合作的体验。在合作过程中,他们通过自身的逐步探索,感知了不同的弧度所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小实验,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建筑师们还设计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桥,下课以后我们再去找找它们的秘密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通过图片、投影观察各种现代桥梁的建造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引导幼儿继续关注“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