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谈女儿的成长

  20年前的李源已长成一名婷婷玉立的大姑娘,除了“成绩优秀”这一项,细细翻阅李源的履历,你不得不惊叹于她的“全能”:各学科,演讲。写作、乒乓球、网球、游泳,器乐、戏剧表演……每一项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那么,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李源个人的努力,家庭又给予了她怎样的教育呢?
  袁爱玲认为培养孩子要“先紧后松”,这犹如放风筝,在风筝刚放飞的时候要拉紧,飞起来后就可以逐渐放松。在0-6岁期间,尤其是0—3岁阶段,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一定要严格,要特别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学前阶段的基础打好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为孩子创设的家庭人文环境则要越来越宽松。因为孩子入学后,学校的学习计划已经比较有系统,学习任务也比较重,如果再给孩子增加压力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只有这种宽松才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可是我发现目前不少中国家长是颠倒过来的——先松后紧,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而一味纵容,等到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接受管束了,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已经形成,再改造或矫正就要花上数倍的努力,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这种强行矫正也容易使亲子间产生情感的对立。还有一些家长,孩子都上高中了,还要干预孩子的作业,先做哪科,再做哪科,这其实是极不利于锻炼孩子的独立精神和挖掘自我的潜力的,这也是目前许多青少年独立性差的原因之一。

  对女儿的早期教育,应该是遵循了两个思想。一个思想在每个发展阶段要抓住关键发展任务,加大培养力度。另一个思想就是一定要全面均衡,不管是学习、体能、艺术等都要能够平衡发展。因为孩子将来想要在某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一定要以高度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孩子的发展好比一座宝塔,底座越宽厚,最后的塔尖才能垒得越高;如果底子很狭窄,塔尖是垒不高的。所以,父母要尽可能地给孩子全面的教育,提供全面的经验、广泛的知识,而不能过早地进行某一方面的特殊教育,使孩子丧失其他发展的可能性。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阶段是习惯最易形成的时期。趁机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与习惯,可谓最经济的教育投入。——袁爱玲

  关于幼儿教育,教育专家们有两派观点,一派主张天才是早期教育的结果;一派认为不该进行早教,不能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李源的母亲、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袁爱玲认为,正是科学的早期教育,让女儿李源不仅有快乐的童年,而且还有一个快乐的学生时代。从女儿1岁开始,袁爱玲就和同在华南师大任教的丈夫一起,每天在女儿睡前讲故事。很快,李源就形成了听故事睡觉的习惯。教女儿认字也从1岁左右开始,家里的东西都贴了标签,比如电视机上贴了“电视”和英“television”,床也贴上中英文标签……环境熏陶下,女儿很快养成了实物与文字一起认的习惯。去妈妈办公室,李源立刻说“给写个办公室吧”;在公园里玩滑梯,又叫:“妈妈,给写个滑梯。”有一天,两岁的李源让妈妈写了“李源”,贴在身上,然后神气地对妈妈:“这下,您知道我是谁了吧?”李源觉得记忆文字很有趣,所以才会记忆。袁爱玲这么看,从不让孩子觉得记忆是件苦差事,如果勉强孩子记忆,这种教法是不科学的。只有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家长才好让她学习。李源就在这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认字。1岁4个月大,就认了350个汉字:4岁,已完全过了阅读关。那时学校有一家小书店,李源经常自己去小书店看书、选书。李源上小学了,见同学们背生词表吃力的样子,回家问妈妈:“我是怎么学会认字的呢?好像一点也不痛苦。嗯,就像不知道自己怎么学会说话的一样。”袁爱玲笑道:“你那时候小,是无意识地学,所以快乐;现在小学生背生字,是有意识地学,要靠意志去努力时,学习就成了刻苦的事儿。”4岁就能轻轻松松地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且进入小学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与学习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袁爱玲觉得,在5岁前培育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尤其是对阅读的热爱,后来几乎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孩子自己就像鼓满风帆的船,乘风破浪,一日千里了。

  正是在鼓励她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培育出了孩子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袁爱玲李源常请小朋友来家里玩。不管家里来多少孩子,不管把房间弄得多么乱,袁爱玲从来都热烈欢迎。正是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培育出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与人融洽交往,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生活才能培育健康的心理,而有爱好,生活才能更充实、快乐。所以女儿一说业余想学点什么,袁爱玲立刻叫好。李源学打网球,妈妈说,爱好网球很贵族。李源学弹中阮,妈妈说会民族乐器的姑娘很淑女。李源要学跆拳道,爸爸大吃一惊,这可不是淑女的爱好;妈妈却说,又淑女又漂亮,当然要学点防身术啦!因为有妈妈的支持,李源几乎无所不能。她是校学生会副主席,校运动会上拿女子100米银牌,曾获网球俱乐部选拔赛冠军,演讲获学校演讲比赛一等奖……
  培育出孩子的上进心,是一劳永逸的事,就像给她的帆鼓满了风,她会乘风破浪自己前进:如果孩子没有上进心,家长推一推,孩子动一动,靠外力推动的孩子怎能走得远?——袁爱玲李源考华师附中那年,袁爱玲考博士。四十考博,难度不小。而女儿考华师附中,也压力巨大——华师附中几乎是广州最好的学校。李源不止一次问妈妈:“考不上怎么办?”袁爱玲忙减压:“没关系,读别的中学也很好。就是再好的学校也有差生,再差的学校也出人才嘛!”她又对女儿说,咱们来个竞赛,妈妈考博士,你考附中。结果那一年三喜临门,女儿考上了附中,妈妈考上了博士,还晋升了高级职称。除了自己有上进心,以行动影响女儿外,袁爱玲也很注意在聊天时引导女儿。从电视中看到获奖的科学家,袁爱玲两眼放光,由衷地感叹:“有一天,我能站在领奖台上就好了!”李源认真地说:“我要站在更高更大的领奖台上!”正是这样树大志的教育,让李源学习动机明确,富有进取心,无论是在学业还是求职方面都非常优秀。最终,她选择了在华尔街的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年薪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