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结束了在幼儿园的一天的生活或学习时,一回到家,他往往会兴致勃勃地与妈妈说些他所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他在这一天中最高兴的事情,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因为什么事做得好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等等。如果妈妈在此时能够充当孩子的忠实听众,那么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最佳时机。
孩子是一个比较容易满足的群体,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被大人所“忽视”的一个群体。这里所说的忽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忽视,而是大人在提供了孩子的吃、穿、用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所真正需要心灵上的倾诉、交流和沟通。很多妈妈根本没有认真地与孩子交流,没有蹲下来认真听孩子的心声,自然也就不会了解他们的想法。
学着倾听孩子
有一个叫婷婷的小孩子,她活泼可爱,机灵好动,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来接她的人,她这一天在幼儿园中都做过什么事。
在孩子说得高兴的时候,你只需要及时给予简单的回应,那么孩子继续交谈的意愿就得到了满足,久而久之,妈妈也就很容易赢得了孩子的心,同时也可以知道孩子在自身的每个成长历程,包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等。可是孩子这样简单的交流往往被马虎的妈妈一再打断,当孩子想说的话因为没有人听时,孩子就会逐渐地关闭倾诉的闸门,孩子的话越来越少了。
婷婷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慢慢地也就开始变了,从原来的活泼可爱变成了一个闷葫芦,有时候甚至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具体是什么原因把孩子变成了这样,家中的长辈需要认真思考了。
说到底,倾听也是一门学问,当你在听孩子说话时,你就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以下几点:
1.倾听是妈妈和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艺术,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
2.倾听也是妈妈与孩子最具影响力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当你对孩子的话伴随着有适当回应呢的时候。
3.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孩子表扬,是一种爱和鼓励的体现。
4.无论孩子正在叙述什么事,他都希望妈妈能够耐心听他讲完。
5.聆听孩子讲话时,一定要有个宽容的心态,并及时修正孩子身上的错误,孩子之所以捣蛋正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大人的关注。
6.做忠实听众也不能只听不说,更要努力创造愉快的交谈氛围。
7.倾听孩子叙述的过程中,也要及时解答孩子的疑问,并不断地提出问题,引起孩子的注意,在不知不觉中,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怎样成为孩子的忠实听众
1. 当孩子谈话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的眼睛。
2. 要对孩子所谈及的内容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及时做出积极回应,比如点头‘微笑,或者说肯定式的语言。
3. 适时对孩子的语言进行补充“你长大去北京,真棒!”。
4. 适当向孩子提出一些孩子能回答的简单的问题,这也将鼓励他说得更多。
5. 使用简单的评论语言,扩展孩子的话题,如孩子说“我的娃娃”,您就可以接着说“是的,他想出去找爸爸”。
6. 日常仔细观察孩子,知道他正在做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能随时掌握孩子的行为动向和思想情绪,以利于交流。
要让孩子成为讲述的主角,妈妈则是孩子的听众、交谈的伙伴和老师。妈妈通过提问等各种方法扩展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鼓励孩子表达他在自己阅读的时候不会表达的东西,并肯定孩子为讲述所付出的努力。
风趣幽默的与孩子对话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从哪些轻微自我封闭倾向的孩子,有时更令妈妈觉得难以理解。这些特点是孩子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它推向不健全人格和深渊。发现孩子具有负面的性格特点时,妈妈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找孩子特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早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不外乎疾言厉色、心平气和、风趣幽默这三种。早教的本质在“教育”二字,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都离不开生活理念的灌输,但不同的灌输形式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疾言厉色的教育可以威慑孩子,但它容易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是一种不得要领的教育方式;心平气和式的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自己与妈妈人格上的平等,但由于语言平淡,不疼不痒,无法产生持久的效果,无法产生持久的效果;风趣幽默是妈妈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绝不会拒绝笑声。在教育孩子时,妈妈如果能经常想到“寓教于乐”的理念,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风趣幽默表面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他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的执念,反应了教育的人文本质。
应于孩子搞好关系
想要与孩子搞好关系,妈妈首先要把自己也变成孩子。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童心未泯的人,才能抛开自己所谓的“大人”“妈妈”的身份,全面的接纳孩子。当你接纳了孩子的同时,孩子才有可能会接纳你。
找到与孩子沟通的“密码”
对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有效沟通的过程。妈妈陪伴孩子,直到找到与孩子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的“密码”,真正的教育才算由此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有着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谅解是沟通的前提
孩子顶嘴或者执意不睡觉,妈妈最好用谅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比如“我知道你还想玩娃娃,但是现在该去睡觉了。”
改变责备用语方式
比如孩子爱叫别人外号的情况时,就不妨这样对孩子说:“这样叫人家是不对的”。同样的道理,因为用语方式的改变而让孩子更加乐于遵循才是教育的良策。
处理状况保持冷静
告诉他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并且给他一个可供选择的更好的建议。
妈妈要了解孩子,就必须多跟孩子接触,从孩子的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需求等。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够与孩子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