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力岩:解读“蒙台梭利”等洋名词

  蒙台梭利、奥尔夫、多元智能……这些“洋名词”你听说过吗? 

  也许在为孩子选择早教机构、挑选幼儿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听到过。 

  那么,这些洋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家长有必要为这些洋名词付出更多的教育费吗? 

  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老师给大家解读这些洋名词。希望为家长们选择教育机构提供一个参考。

  一、家长们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常会接触到蒙台梭利幼儿园,或者蒙氏班。这类幼儿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霍力岩教授:我在这里说的不是自称是蒙台梭利幼儿园或者蒙台梭利班的特点,而是真正意义上蒙台梭利幼儿园或者蒙台梭利班应该具有的特点。蒙台梭利幼儿园或者蒙台梭利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二、什么是“有准备的环境”呢? 

  霍力岩教授: 这个词可能也是个新名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影响人的过程,这个“有准备的环境”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孩子准备好他们需要的环境。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这可以说是第一个特点。这点也非常重要。就像我们老师平常要认真备课一样,蒙台梭利教师要认真地为孩子准备一件一件的活动材料,就像我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五大领域一样,蒙台梭利教师要给孩子准备的活动材料涉及到七个大的方面,分别是日常生活学习、感观学习、数学学习、语言学习、文化和科学学习、历史和地理学习、最后一个是艺术表现。 

  我不知道说到这儿是不是有感觉了,我个人觉得不是非常好明白。以前我们直接教给孩子的东西,说给孩子听的东西,都变成了让孩子直接操作的材料。也就是说以前孩子的老师是人,是权威,是书本,是教材,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孩子的老师主要是老师精心为他们准备好了的材料。 

  注意,不是老师本身而是老师准备的材料。     

  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思维是什么特点,1-3岁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在行动过程中才有思考),3-6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看到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有思考),蒙台梭利就是考虑到了孩子思维的特点,就是尊重孩子思维的特点,它才创造了不像中小学那样的像老师学习、像教材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就是让孩子向老师准备好的环境学习。

  三、“导师的作用”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第一个特点,也可以理解为最重要的特点吧?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霍力岩教授:当然还有其他的特点了,后面的那些特点也是由第一个特点派生的、有联系的。比如说我们再讲一个特点,就是老师的作用跟传统的班级里老师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幼儿园里,我们一般的把成人称为教师,在蒙台梭利幼儿园里,我们一般把成人称为导师。区别就有了,教师是什么人?是教给你东西的人,是直接把知识、把答案告诉你的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导师就不一样了。导师是引导着你,让你自己在行动中、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摸索、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有效发展的人。在蒙台梭利这里,成人的责任首先是提供环境,也可以说是做好一件件引导孩子学习的材料,第二是引发孩子探究环境的兴趣,第三是在孩子专心致志和环境互动时,观察和研究孩子,第四是在孩子成功完成活动后,为孩子的成功喝彩。

  再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一下导师吧。在蒙台梭利学校里,孩子会对导师提供的材料产生兴趣,接下来他会去主动地、自主地去操作材料,再接下来他会沉醉其中,专心致志地探究材料。最后他会完成一件他自己心仪的“工作”。

  从导师的角度说了一下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又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了一下蒙台梭利导师的特点,现在我们是不是就更清楚了?我们的孩子在蒙台梭利幼儿园里,就是向导师提供的有准备的活动学习。

  导师重要就是在于他是环境的提供者,他是孩子和环境互动时的支持者,他是孩子进入探究状态的研究者,他是孩子成功时的喝彩者。

  四、蒙氏教育还有其他哪些特点?

  霍力岩教授:第三个特点孩子是环境的探究者,是自然的、自由的、自主的探究者。孩子的发展是在活动当中,探究当中完成的。 孩子的发展是在活动当中、探究当中完成的,而不是任何人教会的。对于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孩子来说,成人要是把不符合这样年龄特征的答案直接教给他,他是学不会的。他表面上的“学会”,不是理解,不是真会。也正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我们也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在体验当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蒙台梭利幼儿园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可能我们就不再一一展开来说了。

  五、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学龄前主要是通过体验让孩子学习。可是有些抽象的东西,如文字、计算,很多家长认为很重要,也能通过操作学习吗?  

  霍力岩教授:

  蒙台梭利提倡在体验中学习,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也提倡,相当多的教育教学内容可以让孩子学会,可以让孩子通过操作通过摆弄去学习,抽象类的东西难以具体化,6岁之前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用文字符号去思考)早期的萌芽在7-8岁,家长如果过早让孩子接触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我们还是比较提倡让孩子在自然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六、蒙氏教育最初是针对特殊儿童的,那么对正常儿童的意义是什么?

  霍力岩教授:

  蒙台梭利最早期确实是针对特殊儿童开发的。这个特殊儿童一方面是指智力方面有特殊问题的儿童,另一方面更是指贫穷家庭的广大儿童。因为要考虑智力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因为要考虑特别需要教育的一般家庭的儿童,所以蒙台梭利才特别钻研儿童早期思维发展的特点,才针对儿童早期思维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我们大家都应该可以理解,我们开始新的学习的时候,都学得特别慢,等学过三次五次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第一次为什么学得那么慢。同样的道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他们在刚开始新的学习的时候,节奏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是需要依赖于具体的、实在的操作对象的。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正常儿童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快捷迅猛的。处在人类幼年的儿童,他们的学习的风格、学习的节奏、学习方法实际上都是需要得到特别尊重的。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确实是,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他们处在人类的早年,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我们要尊重他们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方法。     

  我个人觉得正是由于蒙台梭利是针对特殊儿童开发的,他才特别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如果我们现在要给大学生开发一套教育方法,想推展到特殊儿童是不可能的。

  七、如何判断一个早教机构/幼儿园是否真的是蒙氏教育?霍教授您看家长们在选择时应该注意什么?

  霍力岩教授:

  家长要注意用心去体会这个幼儿园是否具备蒙氏教育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分别是,第一成人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有准备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引孩子,让孩子在探究活动当中得到发展。第二个特点,成人是不是起到了导师,引着、导着孩子,支持孩子在活动中探究的作用。第三个特点孩子在蒙台梭利里面是自然、自主,去探究老师为他准备的材料。如果老师准备的材料是“半成品”,孩子是不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这个“半成品”做成了“成品”。

  八、在我国,目前蒙氏教育的发展到底在一个怎样的层次上?它的教育效果是否能和高昂的收费相匹配?作为家长,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考察幼儿园的蒙氏教育效果呢? 

  霍力岩教授:

  目前蒙氏教育的发展到底在一个怎样的层次上很难一概而论。确有不少幼儿园深得蒙氏教育法的精髓,也确有一些幼儿园尚在学习蒙氏教育法的起步阶段。作为家长判断蒙氏教育效果的时候注意几个细节,第一、成人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有准备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引孩子,让孩子在探究活动当中得到发展。第二、成人是不是起到了导师,引着导着孩子,支持孩子在活动中探究的作用。第三、孩子在幼儿园里面是不是自然自主,去探究老师为他准备的材料,如果老师准备的材料是“半成品”,孩子是不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这个“半成品”做成了“成品”。另外孩子是否经常会快乐自信地向你展示他在幼儿园制作的一些材料,是否让你觉得孩子制作的这些材料背后有导师的智慧和辛劳。

  九、幼儿园提出了这么多新鲜的概念,不知道到了幼小衔接的时候,孩子们能适应现在教育体系里的竞争么?要是上了自由开放的幼儿园,上小学又上的是传统的小学,会不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

  霍力岩教授:

  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探究课、活动课、综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概念。相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自由开放的幼儿园教育和越来越多自主探究的小学教育会在不远的将来有一个好的对接。

  十、孩子在启蒙的时候,接受的是开放式的、先进的教育,以蒙氏教育为例。可到了小学至以后,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孩子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可以说蒙氏教育出现了断节,那么,先前的3年或6年的蒙氏教育对他的实际影响效果还能有多大呢?

  霍力岩教授:

  现阶段不适应是正常的。上小学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不能因为小学教育对于孩子是一个新的挑战,就不让孩子去接受好的幼儿园教育。家长也应该很清楚,孩子在幼儿园里面,都是在屋子里面上厕所的,中午都是要睡觉的,就是你上传统的幼儿园,也是这个样子。那从这样一个意义上,他上小学后在屋子里没有厕所的,屋子里也是不让睡觉的。所以现阶段给您一个建议,如果有好的幼儿园教育为什么不让孩子去享受呢?仅仅是因为小学跟它不一样? 

  确实听到过有家长说,孩子在刚入小学的时候不适应,要定点上下课,是一个老师教,纪律是比较严格的。但是也听到很多家长讲,特别是听到好的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家长讲,某某小学就想要他们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专注力好,他比其他的孩子会倾听会学习。我个人觉得后面的意见是主流,也可能是因为我接触的是比较接近真正意义上的蒙台梭利幼儿园。

  十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也是最近经常提到的。那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一般的音乐教育有什么不同?

  霍力岩教授:奥尔夫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自然、自由的节奏教育。不是一定要把你教会了,而是提供这样的一种环境,有老师引导孩子体会音乐之美,体会来自音乐中、来自内心的感受。我个人觉得感受音乐,接受音乐的熏陶,对美好东西的爱好追求,这是最主要的。现在是不是我们国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人都做出了它的真谛,家长要用爱孩子的心去辨别就可以了。

  十二、很多早教机构都在使用“多元智能”的概念,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它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霍力岩教授:

  确实很多早教机构都在使用多元智能这个概念,最新的说法是人的智能分8种,其实是8种智力,分别是语言、音乐、逻辑、运动、空间、自省、交流和观察。他们提出要在这8方面促进孩子的需求。可以说这样的提法没有不正确的地方,但是缺乏对多元智能根本的把握。其实,加德纳最主要的是重新定义了智能,也就是提出这个词的人,这个智能与我们以前说的智能是不一样的。有一本书《智力的重构》里面提出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在是原来智商测验室里测出来的智力商数,而是实践能力加创造能力。这跟前面我们说到的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不知道到这儿是不是解释清清楚了,我再说一遍。多元智能,首先认为智能是实践能力加创造能力,其次认为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有8个方面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渠道。

  十三、瑞吉欧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关于瑞吉欧的主要理念,我不知道家长是否看过这样一本书《儿童有一100种语言》。这是瑞吉欧教育方案作宣传时候作为推崇的理念。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对社会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他会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会通过艺术、美术、音乐、语言、数学的方式,现在没有办法一一说清的100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100是一个虚数,讲的是多,也就是说儿童感受世界,感受的方式是很多很多的,是数不清的。所以它是希望我们尊重儿童各种各样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表达方式。有一句话叫“接住孩子发过来的球”,这是从瑞吉欧教师的角度来谈尊重儿童,也就是说不是成人发球而是我们尊重儿童,努力去接住儿童发过来的每一个球。而不是我们发球,一定让他接住。这就是对儿童多种多样表达方式的尊重。

  十四、面对形形色色的“洋名词”,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待、如何选择?

  霍力岩教授:

  刚才提到的蒙台梭利、奥尔夫、瑞吉欧、多元智能等等,这些有影响的洋名词,这些教育走进到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家长该如何面对,如何对待?对待这些洋名词,洋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要抱有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人家那是好东西,在我们国内有学习和借鉴层次上的差别,我们不要盲目地追信洋招牌。而要看它是不是货真价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不管是什么招牌,一定要关注这个幼儿园是不是用爱心对待孩子、对待幼教事业。老师引导自己的孩子在那儿操作、探究、活动。并且在游戏中获得有益有效的发展。别人家有一盆鲜花非常漂亮,如果我用剪子剪过来放在自己家中,第一二天都还鲜艳,第三天就会枯萎,如果我们不是用剪刀而是连同根一起移过来种到我们的土地上——结合我们的国情,尊重我们的孩子,这样第一二天可能蔫,我们给它阳光、雨露,它在第三四天及以后就长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洋模式走向适合我们国情,尊重我们孩子的道路。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