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之时,皆清明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这一源自祖先信仰与春季礼俗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课程缘起:
刘芸菡:老师,妈妈说我们快要放清明节假啦!
“对呀,清明节就要到了。”
李运鑫:“清明节”是什么节日啊?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袁启浩: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我爸爸要带我去扫墓呢。
虢郡茹:我奶奶说清明节要吃青团。
李昊泽:我奶奶说还要吃鸡蛋。
于是一场关乎于“清明节”的讨论在同伴间展开。我及时抓住教育契机,结合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及节气习俗开展了系列活动,带领幼儿感受节日内涵与文化魅力。清明节主题课程正在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中悄然发生......
课程实施:
一.经典诵读,古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首广为传颂的古诗《清明》,字里行间鲜活生动,意境优美。中班的小朋友们童声朗朗,感受到了清明前后天气的变化,回味无穷。
二.致敬英雄,缅怀先辈
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教师为孩子们讲述了红色故事《小英雄王二小》,让幼儿观看了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通过观看电影,孩子们知道了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心存感恩,懂得珍惜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艾草青青,食俗青团
清明节有寒食禁火,食冷食的习俗,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团了。青团由艾草榨汁和糯米面,红豆蛋黄等做馅制成。蒙蒙细雨中,在幼儿园初次认识艾草,孩子们兴奋的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瞧!他们多开心。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用轻泥来制作青团。
四.巧手造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习俗哦,让我们把风筝飞上蓝天,放飞疾病和烦恼。瞧!孩子们纷纷变身风筝设计师,一起画自己喜欢的风筝,画,剪,贴,装饰,忙的不亦乐乎......
五.清明画蛋
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清明节吃鸡蛋寓意一整年都有好身体,象征圆圆满满。为感受传统习俗之美,小朋友们共同绘画了彩色鸡蛋,来看看孩子们的精彩瞬间吧!
课程感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一系列的清明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满满的体验感!孩子们在了解清明节相关的民俗和文化的基础上,感受着自然变化,感知天地时节以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孩子们要去赴一场和春天的约会。追随孩子们的脚步,回归自然,继续推进节气课程的深入开展,共同发现自然文化的乐趣,发现了不起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