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成长

大班班本课程活动《“树”不胜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生活,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下的生活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真实生活,更要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健康、有序、有价值的开展。现代课程理念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这种课程与生活的融合性要求教师将课程生活化通过课程活动。充分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潜能,使他们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其生命更具活力更有生长力。

每当和孩子们散步时,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议论着树的样子、树的变化,“看,香樟树好像长出了果子。”“哇,这棵树开出了黄色的花朵,好漂亮。”“我知道这个香味是桂花树的香味。”“香樟树也很香哦。”“也许是玉兰花的香味呢?”我发现每天上学的路上,幼儿园内随处可见花草树木的身影,借着这样的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去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幼儿园的细微变化都溢在它们的眼里,于是便以此为教育契机组织幼儿观察讨论,就这样一场孩子和树的奇妙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一、数树新发现

镜头一:去曾玉良广场参加活动的路上。罗昊说:“老师,我闻到了一阵阵的香味。是炒栗子香味吗?”孩子们被香味吸引着,一路寻找着,他们边走边讨论着自己的发现。熙熙说:“我经过这些树的身边闻到了香味,肯定是这棵树上的小花香。”

镜头二:早晨,孩子们一如既往的来到操场活动。“我也闻到了是树上的小花飘来阵阵香味。”洋洋大喊道:“咦,好熟悉的味道呀。”“对对对,这是我们上次在路边闻到的花香,味道是一样的。”“咦,幼儿园里怎么会有这个味道的?”“快看,快看,那棵树上的小花是不是和去曾玉良广场路上看到的一样?”孩子们循声望去,纷纷在树下寻找起那抹花香……

镜头三: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快来看看他们在哪里找到的花香吧!“我们幼儿园的广播室旁边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白色的花,可香了。”“门卫旁边有许多小黄色花的香树。”“幼儿园的围墙边也有好多香香的树哦。”“我们骑小车的地方也有好多好多香樟树,也是香香的,到了秋天还会结果子。”

image002.jpg

幼儿生活的环境蕴含了激发幼儿兴趣、问题和需求的各种可能,对课程资源的关注是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源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孩子们闻见花香的时候,我只是带孩子讨论,没有及时发现课程价值。当幼儿园的那缕桂花香再次吸引起幼儿注意时,我终于抓住了这次契机,充分利用幼儿园树的资源,开始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疑问,结合园内可利用资源,我们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可实践、可操作、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探究问题,为孩子们带来了“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体验。

image004.jpg

对于这次树木分类统计表,小朋友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见他们拿着白纸和笔冲向各棵树旁,认真的记录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直接趴在地上写写画画,有的一边走边用手指数数边记录,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几个人扎堆你一言我一语的记录着……

李芮洋:“我画的是香味树的分类,我是按发香味的东西画的,比如桂花就画四片花瓣。”

王敬月“我觉得树可以分成4类,有不怕冷的树,有结果实的,有落叶的和会开花的四种。”

胡可心:“我画的是幼儿园的教学楼周围的树木方位地图,看我还有地图标志呢,上北下南,大家一看就知道了,香樟树在教学楼北面,桂花树在教学楼西边。”

管思媛:“我画的也是方位图,只是他们不在教学楼附近,有树屋滑梯,有儿童车库竹梯、还有操场。”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和观察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能够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最直接的途径,孩子们在观察中总有许许多多的好奇和疑问。整个幼儿园里,有那么多的树,有的会开花,有的会落叶,有的会结果子……这些树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于是我引导孩子对身边的树进行细致地观察、对树木分类统计记录、讨论、分享,在活动中不断生成对于树的新经验。

二、计数新挑战

又到了每日晨间播报时间,胡可心兴致勃勃地分享香樟树的变化。崔莯晨指出:“我们幼儿园有很多香樟树,你说的树到底是哪棵,我头都听晕了。”

数“树”小分队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计数:方法一:点数;方法二:用树枝写数字;方法三:采树叶计数;方法四:记录表计数。

昱霖:“在树下的泥土上写1,然后换另一棵树写2。”他在泥土上划着,树枝断成两截,写的数字也看不清楚。

青青说:“棕榈竹的叶子又大又硬,两个人一起都拔不下来。”

佳佳也发现:“有的树是落叶树,都没有叶子了。”

image006.jpg

昱霖:不能在地上写数字,树枝容易断,写出来的也看不清,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佳佳:是的,天太冷,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数树叶子的方式也不好。

宸宸:我觉得拿纸、笔记录的办法好。可以随身带着,如果计漏了,我们还可以补上。

罗昊: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好,我爸爸手机上记账软件,做个那个大饼一样的表,特别好。我们可以用那个方法计幼儿园的树有多少棵。

雨萱:我没有看过大饼一样的记录表,我可以用我会的方式记录吗?像房子一样的记录?

雨萱和罗昊同时看着我,我微笑的朝他俩点点头,同时对大家说道:记录表当然可以不同样啦,选用你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吧。

洋洋:我是记录的是幼儿园都有什么树?多少棵?

怡涵:我记录的是相同的树有几棵?

通过多实地考察、记录,幼儿统计出幼儿园每个区域都有树,其中香樟树最多有35棵。 

image008.jpg

在方法二中,昱霖发现这个方法虽然失败了,但我看到幼儿开始尝试运用标记了,数树经验有所提升。而方法三中,孩子们原本以为的“好主意”,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整个过程中,我基本没有干涉和支招。所有的问题都是幼儿自己发现的,他们的自主探究、分析、小结,让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能更快地吸收和内化,所以在采用哪种记录方法时,孩子们就有了清晰的目标。我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记录方式,提升归类、比较的能力,对幼儿园有多少相同树形成认知。这正是幼儿新的经验的增长点,他们经由记录获得了关于统计的宝贵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让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探索和体验是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认真记录,不仅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题,还能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继续探究。借助幼儿园随处可见的树木,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开始一场“奇妙树木”的探索之旅。在主题组织与实施中,孩子们进行了实地统计,针对“幼儿园有多少树”“相同的树有几棵”等问题进行探索,并运用统计图、记录表等方式寻找答案。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资料查找,进一步学习了常见的统计图形式及其优点。

image010.jpg

知道了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或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三、数“量”新配方

在交流各小组的统计图时,孩子们发现一个新问题:每组统计的数量不一样怎么办?

婷婷:桂花树和香樟树排列的很整齐,只要先点数香樟树和桂花树,然后相加起来就得出了总数。

思媛:我用气球表示小树,一共有82棵。

宗楠:我写一个‘大’字和数字8来记录幼儿园找到最大的树。

image012.jpg

蓉蓉:有独立树干的树木没问题,可是灌木丛怎么数?

洋洋:对呀,我们幼儿园的灌木丛很多,我们需要确定灌木的数法。

航航:这怎么数,又多又乱?

乐乐:不能一根一根的数,天黑了我们也数不完的。

开心:有的树干缠绕在一起不好数。

子恒:那按照空开的地方,一堆一堆数。

琳琳:按排来数,一排就数1,密密麻麻靠在一起的树,就用排来计数。

振萱:有的地方空的多有的地方空的少,看!我画表格,一边数一边记录,还可以把它长在什么地方也画下来。

兆航:琳琳和我在一起的,我发现那边的树,一排有4棵树,一共有3排。然后我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2棵小树。

嘟嘟:我每次数到10个时,就竖起一根手指头,最后数出竖了几根手指头,加上零头,大家上课的楼房旁有38棵树,和我们的统计表一样的哎。

熙熙:我是跟老师借的计算机,用的计算机帮忙的的。大家的计算都是对的。

听到嘟嘟这么说好几个孩子也模仿尝试了起来。

image014.jpg

大家都结合了琳琳和振萱的方法,乔木一棵一棵树,灌木丛一排一排数。再次确定了方案,大家很快数清了小花园、办公楼旁边、生态停车场、大操场树木的数量。

image016.jpg

幼儿生活在数的世界中,他们用计数的方式来解决树木的数量,按群计数解决了绿篱多且杂的问题。我紧紧抓住了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建立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变得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地建构起很多数学经验,包括一个一个的点数、一排一排地数。此时,同样的问题情境中,每名幼儿都在各自的水平上,充分调动已有的数学经验,建构起新的数学经验,实现了新的提高。

统计出不同场地的树木数量,这一经验的获得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不正是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吗?嘟嘟的计数方式是利用手指计数,整十相加个数,难度进一步提高。这反映了幼儿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品质。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还不断观察和思考,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行动。活动中,幼儿总有机会跟有能力的同伴模仿和学习,实现着快乐成长和发展,这有助于他们探索得更加深入,获得更多的发展。

在这次统计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香樟树是比较容易数的,因为香樟正好是一排,可以从头走到底按顺序的数;而洒金珊瑚丛是比较难数的,用小朋友的话说就是“它们长得有点乱”,既像是环形又很杂乱,很容易重复数或漏数。在小朋友遇到困难并解决不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提供引导和帮助,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我引导孩子们发现由于植物生长的特点,它们的计量单位也不同,比如:“一棵树,一朵花”,在班级区域中我新增了墙面学习学量词,语言区也投放了量词学习教玩具,同时还和孩子们学习量词的律动儿歌。

image018.jpg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孩子们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进行探索。的确,孩子们就是观察者、探索家和研究者,他们的兴趣、发现和问题都是课程的无价之宝。老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有用且有趣的生活经验。

在《树不胜数》班本课程中,我们开展实践、团讨、实践,以儿童为中心,解决了关于材料、方法、环境的问题。“数树”是幼儿自己的需求,而我们平时预设的活动,总是先将教师想好的问题乃至答案,变成一个固定的步骤流程,去导幼儿,这就很难与他们的思考节点契合。活动中孩子们的交流、分析、小结正式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原来每一次失败都在收获新的经验,都在走向成功。在同样的问题情境中,每名幼儿都在各自的水平上,充分调动已有的数学经验,建构起新的数学经验(即在数的分解与组合方面获得了经验的拓展),幼儿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的思维也会交得更加清晰、敏捷。实现了在“最近发展区”的提高。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熟练地使用猜想、实践、对比、验证的方来解决问题,体验着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好的习品质和方式是可贵的,将伴随幼儿一生的发展。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