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用春天的紫云英扎成花球,
爱把苍耳扔到心仪的小姑娘头发上。
我们曾经被蜜蜂蛰哭,被毛毛虫吓哭。
然而,我们分得清金龟子和知了,而我们的孩子呢?
他们低着头,手中放不下iPad和手机,
没完没了的识字课和补习班,
只能隔着栅栏认识动物。
他们比我们那时候聪明,
比我们知道更多知识,
却没有我们那时候快乐。
今天有幸聆听了邰老师的讲座《在自然教育中调整与改善亲子关系》,了解到自然教育对孩子发展的意义,也让我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又增添了很多知识。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所谓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体验者,如何培养体验者释放潜在能量,培养如何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强者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拥抱中。
没有自然便没有生命,开创自然运动先河的利伯蒂•海德•贝利说:“感知生命是教育成果的最高境界”。自然的博大与美丽,可以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浅薄和渺小,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耸入云霄的高山而言,我们个体的小小分量,更是如鸿毛般轻巧。我们的孩子生来就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一切知识,去认识自然,学习自然,了解大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人类的影响:当太阳出来时候就可以在外面玩耍,当下雨的时候要记得带伞,在大自然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孩子所学习的不应该是枯燥的书本文字,而是来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孩子在自然中可以自发主动地认识花鸟鱼虫,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天气现象、四季变化……不仅如此,自然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探索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我们应该把孩子当做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游戏、学习,成长为一个善良,正直,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幼儿是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他们甚至比成人更容易从自然活动中吸收到更多的东西。那么,我们能如何去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呢?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自然的探索之旅中,去了解孩子,并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在自然中学会自主学习和成长。不能在孩子探索自然时有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应在教导且保证孩子安全的范围内,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其自主成长。
第二,鼓励孩子做自然笔记。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让孩子在纸或者本子上记录自己的观察,可以用画、符号等形式,并抽时间一起欣赏。
第三,在家里的阳台或者庭院中设计并打造“亲子园艺实验室”,交给孩子打理。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
最后,从餐桌开始,在日常食育中融入自然教育。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大自然教育,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成就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