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我以一名幼教学习者的身份端坐在电脑前一次又一次聆听专家们直播讲座。今晚我依旧准时在云端和方银辉老师相遇,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为疫情结束后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对主题目标和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方银辉老师详细的讲解,让我对“主题实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老师将讲座内容归纳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主题来源解读、主题目标分解、主题网络聚焦、主题资源利用、主题环境创设。借助《我爱我家》主题实施在疫情下的增设与思考,让我再次回顾并感受到“生命的教育”的重要性,多倾听幼儿,让活动接地气,目的都是为了回归幼儿,为他们服务。通过讲座,我学到了:
一、“我爱我家”主题来源
1.主题聚焦年龄阶段。
2.该年龄阶段幼儿认知特点。
3.幼儿认知内容和能力提升。
4.主题链接《指南》和《纲要》。
通过主题思路解读和思维导图让我清晰知道可以从七大方面进行课程实施,让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感受家的温暖、懂得关心关爱他人,学会爱的传递,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我爱我家”主题目标分解
1.主题目标与具体生活目标的关系
在主题目标是整个主题的总体方向,具有导航性,具有细化和拆分的可能性,因此主题目标需要解剖。
2.主题目标细化
它强调将目标落地,不断的分解和挖掘,从不同领域进行思考,进而有效的达成。
3.主题目标如何嫁接上位目标
要与《指南》对应和链接,既适宜儿童,又吻合《指南》,实现对标。主题目标不能悬浮在空中,要注意目标的适宜性和发展性,促进儿童发展。
三、“我爱我家” 主题网络聚焦
主题网络是课程开展的“实施指南”,便于教师在主题设计或实施时整理思路、归纳、理顺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形成较清晰的结构。它从聚焦儿童社会生活和儿童视角作为切入点。
四、“我爱我家”主题环境思考
基于主题价值、目标以及网络结构,如何有效的创设和呈现与之相融合的主题环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五、“我爱我家”主题资源利用
已有资源包括:资源包、亲子手册;未知、探索资源:家长和社区提供,活动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六、“我爱我家”主题实施建议
1.主题实施前要认真理清主题设计,思考主题不是脱离原来内容,而是从原有主题进行思考,它的关键是:弄清儿童需要什么?即爱、保护、温暖、理解等,多倾听儿童眼中的世界。
2.关注儿童现有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3.重视主题成果的汇报与评估。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拟写月计划、周计划、教学设计时常常出现目标“大而空”、目标定位太低、目标表述笼统等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通过学习,明确了目标制定时要心中有主题、儿童,关注本班儿童实际发展水平。开展主题活动前,要做到通读教材、领会主题的大目标,做到心中有计划,包括要投放哪些材料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投放。主题活动的切入点在哪里分析幼儿并构思出网络图等。
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工作同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一主题中,我们需要家长们不少的支持,(如:请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和准备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小朋友最喜欢的物品、妈妈的有关材料以及妈妈为孩子自制的各种生活用品,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家长的帮助一方面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们所进行的学习活动,而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鼓励与动力,促使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