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日本幼儿教育确实值得学习,但是不要照着做!

  上周在有关德国幼儿园的文章里,我提到过日本的幼儿园教育,其实很多人还是有误解的,正好周末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所以打算今天来具体聊聊日本幼儿教育的那些事~

image001.jpg

  先来说说这部电影吧,《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名字有些小伤感,电影讲述五个幼儿园孩子考虑到转园后就不能再在一起当朋友,于是瞒着大人用自己的力量出外去寻找他们生病的同伴的感人故事。影片整体的画面清新、故事充满童真,虽然情节平淡,波澜不惊,但是却可以很轻易触动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image002.jpg

  日本的国民教育是从小养成的,已经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这一点从影片的细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独自来到火车站,车站随处可见指示牌和标牌,孩子们凭借自己对指示牌的认知,买到了从新宿站开往高尾的中央线列车票,其中有一个细节:孩子们排队买票时,第一个买过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依次传递到最后一个小朋友手中,体现了良好的秩序感和互助精神。路过一个乡村路口时,俊佑看到没有过往车辆,便独自闯了红灯,最乖巧的康娜便大喊:"不能闯红灯,这是不对的!"可见孩子平时的生活常规教育很到位。

image003.jpg

   生活常规教育是每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的生活准则,主要是为进入社会学以致用的,5岁多的孩子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常规准则,是社会文明的集中展现。

  聊完电影来说一下日本的幼儿教育。当然首先要说的是,每个国家的幼儿教育都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性格和整体社会期望。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宗旨和性格。所以,我分享的目的真的不是要大家照搬其中的方法,而是希望传达的一种好的积极的理念。 中国的父母在溺爱孩子这方面真的是蛮严重的,恨不得能代劳一切,所以才有那么多熊孩纸。但是简化孩子的幼年生活对他们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应该从很多新闻里看到过,日本孩子都是自己背包上学,而我们上大学也有好多家长帮孩子大包小包提行李,幼儿园的小朋友感觉能自己好好走路就谢天谢地了,连一个水杯也不舍得让孩子自己拿。

  幼儿园教育

  包包的整理和垃圾分类

  在日本,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会通知妈妈们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有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不仅要学会包包的整理,幼儿园也会教孩子们对于垃圾的精细分类。

image004.jpg

  自己拿包

  在日本的大街上会看到跟着家长的小朋友都是自己背包的,小小的身体背着一个很萌的双肩包,有的还要自己背着水壶。相对于出门大包小包都承包了的中国家长,日本家长都认为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

image005.jpg

  幼儿也要参加运动会

  幼儿园也是有运动会的!!但都是以趣味为主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不是为了分胜负。所以运动会是将整个幼儿园的大班小班一起分成红蓝两个队,然后一起来做一些协作完成的游戏,基本上不会有个人竞技,都是要求团体协作完成。

image006.jpg

  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

  日本幼儿园学习的重点居然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和说谢谢!”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性教育,但是孩子通过综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这的确很令人出乎意料。

image007.jpg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应该主要对孩子进行道德人格教育,促进孩子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礼仪教育

  在日本,家人对孩子的礼仪教育,首先是从家庭开始,也就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稍稍懂事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父母就要教孩子礼仪用语、鞠躬和餐桌礼仪等,而且还要手把手的教孩子一些必须学会的行为规范。例如:我们经常见到的日本人鞠躬;在日本人的家庭里,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长辈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鞠躬时,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能把头抬起。

image008.jpg

  餐桌礼仪也是儿童的必修课,日本的父母从小就向孩子详细的讲解餐桌礼仪,比如饭前必须洗手,上桌坐下后要先双掌合十说“いただきます”(意思是“我就吃了”,但这个“我就吃了”却是包含有领受、拜领父母及上天恩惠之意在内的)后才能开始吃饭的。

image009.jpg

  毅力教育

  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们还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image011.jpg

  在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很多孩子没多久就冻感冒了。而日本妈妈们对此的看法是"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这是重视培养孩子的毅力教育。这在其他国家看来都是非常怪异的行为。其实,里面有深层次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古代的日本地瘠民贫,物资缺乏,棉花、布匹都是奢侈品的原因,养成了若干特别的吃苦耐劳习惯,古代的日本可不发达,他们的耐寒是迫不得已的产物。

image012.jpg

  如果你去问她们冷不冷她们都说冷,但是冬天穿短裙已经是习俗了。不过放学后,回家路上,有些女生会在裙子下面套上裤子。在日本的首都东京,冬天的气温和上海差不多,极端寒冷也就零下几度的样子,大多数在0-10度之间,但比上海干燥不少。

  除去这些,像自幼培养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卧具、玩具、打扫卫生也都是父母从小必须教给孩子的等等,这些看似琐细的礼节里却透露出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

  同样,日本的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都会穿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而且各种仪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相伴到终生。可见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对孩子的修养的打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image013.jpg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也都会进行毕业礼,但是讲真,每次看到朋友圈的妈妈们分享都是小朋友穿着小小的类似学位服一样的衣服的照片,但是相关的仪式啊,理念啊,或者说准备的过程啊,真的没有看到。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只注重形式的华丽,而忘记了初衷,这真的纯粹是为了拍照分享的仪式,在孩子的礼仪传承上没有帮助。其实,学习国外的好方法是没有错,但是只学表而不治本,意义又有多大呢?

  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的温雅、礼貌,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日本的传统教育来看,他们是非常注重礼仪的传承教育。保育园/幼儿园、小学如此,初高中直至大学,到最后走向社会亦如此。而且还会在自己的社会生涯中不断完善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切以“不给人添麻烦”为前提,凡事优先考虑他人的立场,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事尽量达到尽善尽美。 日本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就这么完美呢?当然不是。

  首先日本幼儿园的活动非常多,这就要求妈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参与,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女性在生育后辞职的原因,职场和家庭很难兼顾;

  其次,日本的校园霸凌现象也不少,还有所谓的妈妈友圈,据说会按照老公的收入水平和阶级划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友好;

  还有,日本学生的学习压力其实也是蛮大的,记得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日本小学生也要要上很多课后补习班,这点和中国蛮像的。

  很多家长忧虑得焦点在于,工作和家庭真的很难兼得。由于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少。但是,疼爱孩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家长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没有百分百适用任何家庭的教育方法,但是家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