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小学生寄宿,家长和孩子会错失亲子关系建立的最佳时期

微信截图_20170427152714.png

  五月将至,不少“准小学生”的家长们已开始为“小不点儿”的今年上学问题而四处奔波。一批可自主招生的寄宿式学校成为了家长们的目标之选。但与此同时,家长们又不得不面对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小不点儿们”能否适应离家住校的生活?“小不点们”不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们是否能够承受“小不点们”提前“离巢”所带来的空虚和失落?

  民办寄宿学校以师资优秀、特色教学模式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目光,一些家长甚至不惜重金,让孩子学奥数、学才艺、学表演……只为了能够通过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送孩子上寄宿小学,还是带着一丝的无奈。

专家建议,孩子10岁之前尽量不要住校

  小学四年级以前,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在人际关系上也相对比较脆弱,需要更多的情感呵护,如果过早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不利于孩子的情感、情绪发展,有的孩子可能会认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很多孩子这时候情感发展不成熟,心理很脆弱,比如父母要给她生个弟弟或者妹妹,他都可能接受不了,更不要说将他放到寄宿制学校了。

  如果小时候孩子的情感、情绪发展不良,未来可能会出现性格孤僻、脾气差、有暴力倾向等状况。

  建议家长要从考虑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慎重作出决定。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现在一线城市的孩子虽然智力上发展不错,但在性格发展等方面要落后于一些二三线城市。比如一些孩子不懂得艰苦朴素,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不努力等,这些与很多父母把自己该尽的教育责任丢给了自己的父母、学校甚至保姆等有很大关系。

  父母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利益最大化。因为在我看来,如果孩子不成功,父母再大的成功都不算成功。

寄宿让父母缺席孩子身心发育关键期

  小学是亲子关系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孩子以玩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到纪律性、知识性较强的小学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支持的,寄宿后父母就无法准确察觉孩子的内心变化,且此时的孩子价值观和习惯还有很大的可塑空间,父母不能缺位。

  同时,六七岁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父母在饮食方面可以更周到地考虑营养的均衡和搭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寄宿让孩子易受欺负且不能及时疏导

  寄宿学校的孩子从一年级到5年级不等的,学校里总是无法避免高大强势的孩子看不惯年幼小弱势的,孩子容易受到欺负。老师要照看的孩子那么多,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得不到细致入微的关心,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受伤影响心理健康。

  反对寄宿的声音基于一个想法,其实就是:这么小寄宿,孩子跟孤儿有什么区别?

小学寄宿短期可激发潜能却埋下隐患

  据了解,按照国际惯例,寄宿大都从中学开始,在德国乃至欧洲也很少有类似于中国的寄宿幼儿园和小学。

  可为什么家长和孩子都会感觉经过小学住校,孩子长大了呢?专家认为,小学生寄宿的确可以在短期内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而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可以让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这虽然让父母从短期内看到寄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拔苗助长,会给孩子的青春期带来更多的伤害和隐患。

  孩子对父母有一定的依附期,这也是人的自然成长规律,依附期太短,会影响孩子成为社会人的质量。

  孩子在小学寄宿期间,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有自己被父母抛弃的感觉。这就使得青春期后,孩子会很容易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假想敌人,并把所有的矛盾指向父母。再者,由于过早地没有父母的爱的支撑,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潜能很难在初中尽情释放。

  感叹一下,其实人生很短暂,和孩子相处和相聚的时间更短暂,他终究要长大,要离开家,那么太早进入寄宿的氛围是不是有些过于着急了呢?

  凡事有利有弊,但忙,不是让孩子寄宿的借口。让寄宿的选择权交于孩子,从实际出发,不盲目跟风追赶,相信寄宿与否你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家庭的答案。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