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这8大育儿困扰,你家或多或少都有!怎么破,专家来支招!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材施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在上海市教委等单位指导,众多新闻媒体和相关专业机构共同打造的“幼有所育——16区16讲”0-3岁科学育儿巡讲活动中,各路专家针对目前出现的众多育儿困扰和误区,开出了对症下药的“药方”,让年轻的家长们懂得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在育儿路上走入“误区”和“雷区”。

1.孩子哭闹太厉害,为了安慰就该打开电视、手机?

根据一项上海地区3岁儿童屏幕时间现状调查显示,来自16个区20000余名3岁儿童,平均每天屏幕时间在2小时42分钟。“屏幕暴露”正在走近不会说话的宝宝。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 帆

科学研究表明,与不看电视的婴幼儿相比,每天看电视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的婴幼儿,其就寝时间推迟、入睡潜伏期延长、夜间睡眠时间缩短。每小时的电视或录像,可能导致儿童语言能力评分下降。



儿童早期是发育的关键期,尤其对今后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现有研究表明,成人智力水平的一半是在4岁前发展起来的,因此,早期的促进发展措施可以提高今后的智力发育水平。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家庭是核心。

她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接触屏幕,2岁以上的儿童使用屏幕应选择教育类内容,且在家长陪伴下进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

2.周围有孩子去上“早教班”,我家孩子是不是也要去报?

不知啥时候起,看到周围不少家长送两三岁的孩子去上社会“早教班”,我家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也该去报报班?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张明红

对于0-3岁幼儿来说,交往的需求、爱的需求都比学习更重。婴幼儿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感”,现代家长因为工作忙,将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交给早教机构,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毫无安全感的孩子自然就学不起来。



家长应该转变心态,从“孩子能学到什么”转为“孩子学过什么”,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游戏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游戏就是他们学习的形式。

教育是“人生长跑”,更要关注“终点线”,而不是所谓“起跑线”。

3.孩子到了两岁还迟迟不肯开口,是不是孩子“言语发育迟缓”了呢?

别人家的孩子1岁就会说话了,可是自家孩子两三岁了还不愿意开口,花了大价钱送去早教班也收效甚微,这也没什么生理问题啊,怎么办才好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发育行为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章依文

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在排除生理性原因后,孩子不愿开口说话可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如果孩子在说话时,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反馈和回应,就会给孩子消极暗示,索性也就不开口了。

而家长自认为有教育意义的音频也不适用于0-3岁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还没到这个级别,所以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学说话并不合适。



许多家长认为0-3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抓住这个时期就可以多学一门外语,为未来打下基础,实际上,学习外语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是在于家庭是否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如果一味在机构体验“沉浸式外语”,可能会影响中文这一母语学习,因为它挤占了孩子学习中文的时间。

因此,除了儿童的自身发展水平外,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家庭语言环境的营造都是孩子语言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4.孩子总是发脾气,唱反调,这还是个好孩子吗?

“孩子总是喜欢往地上扔玩具,还经常把纸撕了玩”、“我家孩子就是越说‘不许这么做’,他偏要干”,这么小就成了令人头疼的“小恶魔”,到底是该严厉训斥还是要温柔说理呢?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 王 菁

其实孩子不听话,并非是家长认为的自己权威不够。2岁的孩子开始用行为说“不”很正常,在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叛逆期时,独立意识增强,自主性也变强,不喜欢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因此家长应该更宽容一些。



当然,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家长不能过于宽容,甚至是纵容孩子无礼的行为。比如很多孩子得不到满足会哭,因为他知道家长听到哭声就会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不能哭,好好说话。”即使孩子哭闹不止,也不能妥协,一定要坚持让他停下来好好说,哭是没有用的。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好习惯。

在父母与孩子的战争中,家长最终要让孩子知道的是:爱是无条件的,却是有边界的。只有保持“温柔地坚持”,才能让孩子在快乐成长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5.外面人多车多不安全,是不是让孩子在家待着更安全点?

外面人多车多不放心,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了。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学组组长 王 莹

孩子在室外玩耍时的确有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但调查发现,意外伤害在家中反而更容易出现。桌角、地板、护栏、厨房、浴室地面等,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专家建议,太小的孩子不宜进厨房,并且避免在窗台边放置凳子或矮柜,因为小孩很容易借此爬到窗台上,要是重心把握不好很容易发生惨剧。



孩子小,生病在所难免,许多家长焦虑之下,会做出加倍用药的冲动行为。殊不知,儿童的用药分量需根据个体年龄与体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遇到孩子生病,哪怕是最常见的感冒发热,家长都应带孩子到医院问诊。



如果要带孩子外出,私家车内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是保障儿童安全的一道必要防线。同时,专家强调家长尤其是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孩子的安全方面肩负重任。

6.孩子出生后,家长请长辈帮忙带,自己当起“甩手掌柜”对不对?

孩子出生后,由于母亲上班忙没时间带,就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久而久之,在家里,孩子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吵着去爷爷奶奶家,并表示“不要你这个妈妈了”。做妈妈的表示很伤心却无可奈何。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特约咨询师、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 陈 默

“养育”孩子,“养”在先,“育”在后,两代人由于年龄、观念等的不同,在育儿过程中容易产生分歧,年轻人在意的事情老人根本不在意,这是矛盾所在。

其实,在“养”方面,祖辈家长是过来人,有经验,父母可以完全放心。在“育”方面,要以父母为主,但是要让祖辈服气,父辈就要讲出这样做的道理,两代人要多多沟通,才能达成一致。

比如,双休日父母要外出,就要向祖辈交代孩子一天的安排,同时要听取祖辈的意见,讨论后由祖辈执行。但是,父辈必须要明确:养育孩子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0-3岁婴幼儿在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入了关键期,科学、系统、理性的早期家庭养育,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能为孩子创设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终生受益!

7.二孩时代,大宝二宝怎么和谐相处呢?

最近家里添了个二宝,我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了,为什么大宝好像还是常常吃醋不高兴呢?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陈斌斌

孩子的性格发展会受到出生顺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两个孩子的性格也不会完全一致。家长在孩子教育与养育的方法上,切不可偷懒,用养大宝的模式去养二宝。

父母在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时,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但家长的差别对待应该有个“度”,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公平”,在兼顾“平等”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所谓的“一碗水端平”应该是让每个孩子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当两个孩子相继长大,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在孩子闹矛盾时,家长千万不要介入,更不能向大宝灌输“要让弟弟(妹妹)”“不能以大欺小”等道德观念。

如果孩子无法自行解决,父母参与到争执的过程中时,一定要谨记:尽量态度温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而不是一味地让某孩子退缩、被打压。

8.孩子得了孤独症,还能治吗?

目前全球自闭症患病率已达1%左右, 8岁儿童自闭症患病率达1:68,我国国内自闭症儿童已超过千万。

心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劲松

大多数自闭症患者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功能严重受损,轻者经过培训可以独立生活、学习或甚至某个领域有特殊能力,严重者则生活不能自理。虽然目前病因仍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经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和对症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提高患儿的能力。

如果家中已有一个自闭症患儿,建议夫妻再次怀孕前前往专科医院进行遗传基因筛查、评估。

研究显示,第一个孩子有自闭症,第二个孩子的患病率约为18%至20%。经科学评估,可有效筛查再孕胎儿患病几率,有的放矢加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