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提升家长志愿服务品质有妙招

为实现开放办园,充分利用社区、家庭资源,许多幼儿园都引入了家长志愿者服务团。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志愿者服务团利用率较低,比如对家长的自身情况不了解,安排的工作没有发挥他们的特长。又比如家长志愿服务时间安排不合理,工作较少时,志愿者很多,但真正需要志愿者时,又没人。这些问题不但浪费了家长资源,也降低了家长志愿服务的品质。如何提高家长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实质性突破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建立家长志愿服务资源库

为充分提高家长志愿服务资源的利用率,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家长的学历、工作、兴趣爱好,并结合收集到的情况建立家长志愿服务资源库。后续,我们又根据资源库中家长的年龄、可参与幼儿园志愿服务时间、家长特长等,再对家长志愿服务团重新进行分组。

如针对已退休、可参与幼儿园志愿服务较长时间的家长,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志愿服务帮帮团”,这些家长(以祖辈家长为多)主要参与幼儿园的早晚志愿执勤服务。志愿者们每天早晨和离园时都会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工来为幼儿园服务:晨间来园,志愿者提醒家长来园刷卡并帮助老师一起维护门口马路外围的交通秩序;中午或者下午离园时,志愿者们会站在幼儿园楼梯拐角处,热心提醒幼儿及接送人员注意上下楼梯安全。而对在职家长,则灵活安排服务时间。

针对家长职业、爱好等特征,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志愿助教服务团”。如爱好烘培的颖颖妈妈带来了全套的烘培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开展“娃娃饼干”烘培活动;心灵手巧的虹虹妈妈则在六一活动时带来了“百变气球”的创意游戏活动。“家长志愿助教服务团”不仅密切了家园联系,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探索弹性家长志愿服务模式

每个班级的家长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职业、爱好。有些家长虽然对志愿服务工作感兴趣,但受限于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往往无法参与其中。这就造成了不少幼儿园的家长志愿服务主力团都以退休的祖辈家长居多。

基于此,我园探索了弹性家长志愿服务模式,即从原来的幼儿园邀请家长加入志愿服务,改为家长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自主报名参加。这里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不只是到幼儿园参加交通执勤或协助幼儿园活动观摩,还可以有多种志愿服务参与方式。比如根据家长的兴趣爱好,善于DIY和手工制作的一些巧手爸爸、巧手妈妈可以在空余时间,根据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制作一些简单的半成品来装扮幼儿园的环境。如我园每月一次的义卖活动,不少玩具都是巧手爸爸或者妈妈利用业余时间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我园的一些爸爸还组成了一个“爸爸志愿服务团”,当幼儿园有大型活动时,他们或化身为场记,为幼儿的演出提供场地布置和道具支持,或化身为摄像,现场拍摄幼儿园的一些活动。

弹性家长志愿服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一定要现场参与的固有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家长自愿加入家长志愿服务团,大大提升了家长志愿服务团的参与率和服务品质。

建立家长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建立了弹性的家长志愿服务机制后,越来越多的家长真正从被动的观摩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如何更好地调动家长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让其更好地焕发活力呢?我们思考通过建立家长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来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

首先,开展家长志愿星级评选。每学期,幼儿园会根据家长义工的服务次数、服务时间、服务质量累计评选出不同星级的家长志原者:累计服务时间达到4小时的可以评“三星”;累计服务时间达到8小时的可以评“四星”;累计时间超过20小时的可以评“五星”,并在现场颁发奖章及证书。

其次,开展家长志愿服务宣传。幼儿园还有效利用网站、幼儿园校信通系统、微信等多种平台,围绕家长志愿服务团的日常活动,进行新闻宣传,从而增加家长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比如我们针对家长志愿服务团的工作,在幼儿园网站、微信平台推出了“那一群活跃的红背心”“转角遇到爱”等新闻。轻松、自由、活泼的志愿服务活动场面感染了家长,原先抱着观望态度的家长,通过观看新闻宣传,开始主动报名参与了。

家长志愿服务资源库、弹性家长志愿服务模式、家长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改变了过去“你说我看”的被动参与情况,在形式、细节、管理上更好地顺应了家长的需要,家长志愿服务团成员从“要我参加”走向“我要参加”,有力推动了家长志愿服务的品质升级。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