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在这段疫情笼罩的特殊时期,足不出户的我有幸观看了蒲磊老师的《疫情期间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线上课程。蒲老师从当前疫情期间家庭活动中进行的频率相对高的活动:吃饭、聊天、做家务、玩游戏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也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含义。原来,教育就在我们身边;原来,这样就可以开启教育的智慧之门。在此,我以蒲老师在谈到的“吃饭”为例来说说我的教育感受。

吃饭,对于平常人来说,一日三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当我们放慢关于这个事情的节奏,将它融入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教育之花就会悄然绽放。蒲老师在讲“吃饭”这件事时,通过一组组在家庭中孩子和家人一起制作食物的图片和视频,剖析了关于吃饭活动中的教育素材。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联想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孩子发展的目标,不由自主地激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从健康领域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孩子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如剥皮、压模、和面、擀皮、包食物、切水果等手部操作活动,对孩子的手的精细动作要求是比较高的,孩子在反复操作活动中,能很好的促进孩子的手的精细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孩子们每天只能在房间里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难免会有各种情绪。通过让孩子参与美食的制作,不仅有效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当孩子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有效的激发了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通过这件事情,孩子学会了可以通过制作美食排解不良情绪。

从语言领域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疫情期间,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多,同时,全家一起制作美食更是为语言交流提供了很好的话题。如:“包饺子”的时候,家长可以一边向孩子详细地介绍饺子制作的方法,一边示范动作,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和面”“擀皮”“剁馅”“包饺子”等动名词,学习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介绍先后顺序的词语等。家长也可以请孩子介绍制作食物的过程、孩子的发现等,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社会领域的角度来说。在疫情这段特殊的时期,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美食,是一段难得而美好的亲子时光!期间,家长和孩子们在包饺子时,一起和面、揉面、擀皮、包饺子,让孩子体验制作一个饺子的复杂工序,由此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制作食物的辛苦和爱心。

从科学领域的角度来说。在这个活动中,蒲老师提到了请孩子“择菜”的环节。当孩子和家长一起择菜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菜名、观察不同菜的特征(颜色、形状、结构、质感、经脉等);在切水果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水果的特征、了解不同的水果的种子分布及特点等;运用“蒸馒头”“烤蛋糕”的美食活动,观察食物发酵、膨胀的现象;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蕴藏着科学的奇妙乐趣,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学会观察、比较的探究能力,帮助孩子积累科学知识经验。

从艺术领域的角度来说。在活动中,蒲老师介绍了“鸡蛋煎饼”“水果沙拉”“苹果皮变变变”的美食制作过程,通过用番茄酱在饼上画画、用水果摆出有趣的造型、将削下来的苹果皮变成花朵、少女等,让孩子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绘画乐趣。孩子们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也能充分感受到除了水彩颜料,原来番茄酱、水果蔬菜都可以成为画画的工具,原来吃的东西也可以因为不同的图画、造型变得如此有趣。与此同时,我相信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表达过程。

由此来看,在家庭教育中,即便是平常而简单的“吃饭”也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同时,我也非常认同蒲老师所说:家庭教育的能力即家长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因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更多的是肩负着养育孩子的责任,而将教育的责任和希望寄托于学校。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深刻体验到学校和社会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在此,我们也衷心感谢蒲老师在疫情期间奉献的精彩一课,为家庭教育开启了教育之光。同时也感谢幼教365杂志为广大家长朋友和老师们提供这样专业而丰富的育儿学习平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