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听了杨老师关于孩子早期教育方面的直播讲座,猛然发现其实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小妙招”和杨老师的思路有点不谋而合之意。虽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适应这些教育方法,但至少从我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来看确实有比较好的效果。

首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正如杨老师所说:家长摆正心态,不过分焦虑、不急于求成,做一个耐心等待孩子自然成长和变化的守护者。也许有人会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错过就不能重来,哪有做家长不焦虑的?的确,真正关心孩子的家长一定是会为了孩子而操心、焦虑的,但是操心也好焦虑也罢,我认为这些都不一定要挂在嘴上、写在脸上,甚至变成强迫或监督孩子完成各种额外的任务。你可曾想过:挂在嘴上的关心,也许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负债感;写在脸上的焦虑,让孩子体验不合年龄的压抑;强迫孩子完成各种任务,让孩子觉得他只是你达到某种目的的一个工具?所以,我觉得真正聪明的家长是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各种让人焦虑的情绪放在心里,以一种轻松、不经意的姿态作为伪装,让孩子在你精心设置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比如,我家孩子到两岁左右的时候说话突然就结巴了,开口说话就是:“我,我,我…”家里人都很着急,奶奶每次一听见就严厉的纠正孩子,爸爸是默默的望着,其他人更多是嬉笑着一遍遍学着孩子说话逗笑取乐。孩子说话成这样了,我也很着急,但是仅仅着急是不解决问题的。我左思右想,想到一个办法,和孩子爸爸商量了以后,就开始执行了:首先,暂时远离人员复杂的环境,因为成人无论是严厉的批评还是嬉笑的重复,都不利于孩子结巴问题的纠正;其次,从今以后我和孩子爸爸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一定要放慢语速,且一定保证语气平和,尤其在孩子着急的时候更要温柔以待。经过十天左右的坚持,孩子的口吃慢慢有了转变,一个暑假过去了,孩子可以完全正常的交流了。现在我家孩子口齿伶俐,交流正常,完全没有曾经有过结巴的痕迹,跟他提起往事,他也完全没有关于纠正结巴的痛苦记忆。所以,做一个不把焦虑写在脸上、不急功近利的家长,孩子才可能有快乐成长的机会!

其次,孩子成长、学习的机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教育就是最好、最自然也最快乐的教育。陶行知学生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是想最大限度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在自由中发现、寻找并获得知识,让知识回归生活,才让知识变得有意义、有灵气。就以小朋友对数字的学习为例吧,成人不一定非要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数“1.2.3…”我们可以让他们走出教室,以小朋友、以玩具、以车辆、以台阶…为对象数数字,还可以在广告牌上、电梯上、超市里…认数字。我想相比教室里的学习,孩子们一定更喜欢外面各种源于生活的学习机会,这不仅让他们学得更有兴趣,而且让他们活生生体验到了数字的巨大作用。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道路漫长而任务艰巨,充满智慧和耐心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愿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都有家长的深情陪伴和耐心等候!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