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早晨六点半,天微微亮,株洲市芦淞教育幼稚园门口停着一辆大巴车,老师们在热火朝天的将一个又一个大纸箱搬上大巴的行李架,这是一台即将出发的“启迪号爱心列车”,将装载着芦淞教育幼稚园和淞欣幼稚园全体教师家长和孩子们满满的爱开往张家界慈利县高峰中心幼儿园。
在此之前的几周里,两园分别召开了党支部专题会议,园级家委会专题会议,得到了党支部、园务会和家委会的全力支持,精心策划了跳骚市场等义卖活动,共筹集到善款37601.4元以及爱心绘本1000余册。“启迪号爱心列车”上的16名志愿者,除了教师,更有家长参与其中,他们也想用自己的一些力量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据了解,这是她们与高峰中心幼儿园结缘的第三个年头,她们之间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湖南省教科院学前教育志愿者精准帮扶活动背后的美丽故事。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缘从何起?
缘分开启于2017年12月,湖南省教科院学前教育志愿者团队发起人周丛笑老师在与慈心教育集团吴菊园长的一次交流中,周老师了解到张家界慈利县山区学前教育的现状后,便入了心,很快开始召集志愿者团队部署起送教送研活动起来,送教活动得到了湖南省教科院、张家界慈利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选取高峰土家族乡、高桥镇、许家坊土家族乡、景龙桥镇四个乡镇作为首次送教帮扶活动的区域。12月21日的深夜,周老师带着志愿者肖瑛、李俊子、彭青青、曹蕊菲奔波7小时路程抵达张家界慈利县。
2天2夜的时间里,志愿者团队争分夺秒的进行着各项工作安排,牢牢抓住“了解现实、尊重现实、基于现实、高于现实”的原则走访了高峰乡土家族中心幼儿园、景龙桥中心幼儿园、高桥镇中心幼儿园、许家坊土家族乡中心幼儿园、慈利粮食幼儿园、山水一鸣幼儿园、金色童年幼儿园。调研了解园所现状和问题并迅速做出诊断,分析出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给与指导。
而肖瑛园长就在此时与高峰中心幼儿园结缘,在之后的三年里一直实践着跟园所的交流以及帮扶活动,虽然高峰中心幼儿园3年时间里换了3任园长,虽然她们相隔几百公里,虽然她们之前素未谋面,她们用“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感染着彼此,当她们寒冬聚在一起,在教室里从清晨奋战到深夜,暖暖情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全方位 深层次 多形式”精准帮扶
乡镇幼儿园的现状远比想象中的更难,缺经费,缺教师,缺物品。大多幼儿园设施陈旧,基本没有玩教具,少体育器械,少绘本,少床铺,杯子毛巾等等,教师队伍基本为临聘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园长和主任还需带班顶岗。如何杜绝小学化倾向?留守儿童多家园共育工作如何做?。。。太多太多的困惑急需解决。
“三进三出”,自2017年结缘开始,肖瑛园长带领教师团队三次走进高峰乡中心幼儿园,也邀请高峰乡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三次来到芦淞教育幼稚园进行跟岗学习。
针对高峰中心幼儿园“幼儿游戏材料少、教师组织幼儿创造性游戏活动少、幼儿自主游戏环境差“等存在的问题,2018年12月4日凌晨6点,凛冽寒风中,芦淞教育幼稚园牵手淞欣幼稚园在遭遇恶劣天气和堵车历时7小时车程,将2.2万的幼儿游戏材料送到高峰乡中心幼儿园。
送教团队组织了以创造性游戏的组织为主题的示范活动,教师们重新布置教室,合理投放游戏材料,创设了角色游戏环境、建构游戏环境、表演游戏环境,并进行了创设性游戏活动组织的示范活动,之后召开了游戏专题的集中研陪活动,芦淞教育幼稚园副园长唐艺琦以《关于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为专题进行了讲座,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对创造性游戏组织的理论、技巧、要点等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肖瑛园长在总结中给予了高峰乡中心幼儿园新的思路:可以因地制宜收集安全、卫生、环保的废旧材料或家园合作自制,低成本、低支出、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才能形成常态化的游戏活动,在游戏组织中,要给予幼儿选择玩伴、材料、场地等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自主玩耍中回归游戏本真。
在3次跟岗学习中,高峰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学习到芦淞区农村公办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实践经验,全面了解了从游戏活动的主题确定,环境创设,材料准备,活动组织的开展,对于建构游戏、角色游戏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一日活动的开展组织也有了新的了解。
2019年11月19日,再一次到达高峰中心幼儿园,此次送教内容聚焦为班级主题区域环境创设及区域活动的组织,捐赠的物资里有体育游戏器械十几种、语言区绘本近1200册,角色游戏区材料、美工区材料、墙面磁性黑板等。
“启迪号爱心列车”到达的第一时间,志愿者们将所有物资进行拆卸组装并分配,而后赶到班级进行区域活动组织的观摩和诊断。
夜幕降临时,寒气席卷而来,全体教师团队及家长代表在教室里着手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大家按照不同区域内容分工合作,一起调整班级场地布置、重新合理规划区域,收集原区域材料以及这次带来的新材料,肖瑛园长在现场手把手的教老师们如何创设区域,怎么投放材料。
调整过后的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显然游戏材料更丰富,孩子们的选择更多,活动区域更大了,并且增加了角色游戏区、生活区、科学区。
历时三小时环境创设结束,此时已是深夜,交流分享还在继续中,唐艺琦副园长就区域规划的设想,如何对区域材料进行更新调整使之更符合幼儿操作、保持兴趣的需要进行了讲解,肖瑛园长则更全面的剖析了区域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投放的注意事项,多次强调安全性因素,环境主题与幼儿的关系等等。
第二天清晨,慈利县县城及乡镇幼儿园的教师也抽空赶来,教研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先是集中学习“区域活动的概念、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以及区域活动组织要点等理论知识明确目标,而后参研人员分组进行区域活动现场观察、记录并评价,再集中对“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与介入时机、方法”“幼儿与材料、同伴发生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最后在肖瑛园长的专业引领中,指出:区域游戏活动需要紧密结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要深入活动、深入幼儿,做真正的教研,并多次强调农村幼儿园坚持开展游戏活动是“去小学化”最好的手段之一。
教研活动结束后,肖瑛园长与淞欣幼稚园丁凤娥园长为教师们详细的介绍了十余种体育器械的玩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并组织教师一同开展了体育游戏,教师们感受到了体育游戏的魅力和乐趣,高兴的像个孩子。
3年里,肖瑛园长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以收集幼儿园情况诊断制定目标方向、采取座谈访谈、现场观察、现场授课、集中培训、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方式,从物资捐赠到教研引领、专业支持,真正做到了帮扶精准。
不懈的努力,收获质的变化
这些乡镇幼儿园的教师,很多是扎根在这里干上一辈子的,她们1个人或者2个人负责一个班级,负责教学的同时也要负责保育工作,她们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她们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拥有一颗热爱教育和孩子的初心,她们内心渴望学习,渴望改变,渴望进步,她们也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她们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尽全力为孩子们创设更多的游戏环境和生活环境,从每一次的交流学习里获得成长和提升。
高峰中心幼儿园,地处高寒山区,6个班,由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原本很多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县城去上幼儿园,而今,随着教师专业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把孩子重新接了回来,城里幼儿园的教师也跑来这里观摩学习,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投入也不断增加,高峰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们职业幸福感越来越强,更加坚定了未来的道路。
而今游戏也成为了高峰中心幼儿园的常态活动,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出了“小学化”倾向的思维,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变化也非常大,他们充满自信,愿意合作,充满热情,勇于探究。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这是学前教育志愿者们最大的欣慰。
老师们说起这三年的成长和变化,无不感慨。她们说,每一次的送教和跟岗学习,都是满满的干货,不仅学习到了教学方法,还开阔了教学思路;她们说,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交流中,真正理解了教与研,找到了作为一名农村幼教工作者的纯粹与幸福;她们说,一路走来有很多的心酸,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志愿者们身上积极的态度,务实肯干的精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幼教理想与情怀。
传递奉献和坚守的力量,让爱持续升温
爱是一种力量,激励人奉献爱心,收获希望。
坚守信念是一种美好,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亦不失为平凡中的伟大。
自湖南省教科院志愿者团队2015年3月正式启动志愿者活动来,发起人周丛笑老师引领着她们行走于湖湘大地,秉持着“奉献、互助、成长”的理念,从乡镇中心幼儿园到村办教学点,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生动的教育实践,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脚印和一个个美好的希望!如今,湘潭、株洲等区域在教研员的牵头下又分别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日渐壮大,越来越多有着共同理想信念的学前教育人聚集在一起!她们分别深入到不同的区域多次送教送研,爱在不断传递,不断蔓延。
芦淞教育幼稚园是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有十五个教学班,在园幼儿500余名,教职员工70人,教师队伍中湖南省幼儿园教育能手、优秀教师各1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余人,创办了株洲市唯一的“名园长工作室——肖瑛名园长工作室”。早在肖瑛园长还在芦淞区教育局任幼教专干时,就已带动全区参与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重点课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建设研究”,在指导农村幼儿园开展大型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游戏活动资源的建设具体丰富的经验,肖瑛园长作为省教科院志愿者团队的一员,自2017年与高峰中心幼儿园结缘以来,便在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发动全园教师家长孩子们一起助力,姊妹园淞欣幼稚园园长丁凤娥也带领全园接力,一起精心策划每一次送教活动,利用高峰中心幼儿园自身具有的资源和材料开展游戏活动,也带去了全新的游戏材料资源包,力求做到有深度的精准帮扶活动。
肖瑛园长说:“我们的力量有限,扎根于一个幼儿园,让山里的孩子们能跟城里孩子们一样,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最平凡的人也是最让人感动的人,她们在为高峰中心幼儿园教师和孩子们送去温暖的同时,也感染了更多人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持续关注,期待更多的人传递和坚守这份爱的力量,持续推动’幼有所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