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当为他们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学会红的热情、蓝的沉稳、绿的希望、紫的可爱、黑的深沉、灰的朴素、白的无暇……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可能不会开花结果,但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定能还你一个奇迹。当把爱心和耐心融进教育,让“新”与心相互碰撞,就能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这里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驻马店实幼),创立于1965年10月,经过五十多年的成长与发展,幼儿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韵味。花园似的学校,点缀得五彩斑斓,更显得生气盎然,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语的花儿的装饰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生机。这里的每一寸光景都在向人们讲述着孩子是如何在这里快乐的成长。
快乐体操:幼儿园里的“小动物”
苟欲强壮,必勤锻炼乎;
苟欲博识,必先博学乎;
不屈之身,明智之心,乃行之道也。
走进驻马店实幼,就被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吸引,他们身体是那样轻盈,仿佛是那风中舞动的蒲公英,而舒展和弹动的双臂,就像是长出的一对翅膀,随心挥动,运转自如,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他们就是快乐体操队的队员们。
“快乐体操在身体的柔韧度和力度方面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我们每年都会从3个园所里选出合适的孩子。”快乐体操指导老师冯丹介绍道:“快乐体操不仅能强身健体,对发展幼儿的健康心理、造就良好的形体具有深远影响。”
在体操教室,小运动员们脸上都带着自信的微笑,每一个动作都做得认真到位。可是在做前滚翻的时候,小运动员们该如何顺利的站起来呢?
“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讲的《小刺猬搬果子》的故事吗?你们要像小刺猬一样,在翻滚的时候紧紧抱住自己的双腿,将自己团成一个球,然后顺势一滚,在脚挨地时用力撑起来。”“老师,快看,我能翻滚着站起来啦!”一个孩子兴奋地说。
在蹦床环节,很多孩子犹豫不前。“老师,我害怕。”“没关系,你们想象自己就像一只展翅的小鸟,飞向高高的天空,你们在空中摆个造型,老师给你们拍下来,比一比看看谁的造型好看。”“好呀,好呀,老师快看我这个姿势酷不酷?”
孩子模仿各种小动物做着不同的练习,有的像猴子,挂在单杠上锻练臂力;有的像小鸡,翘起一条腿练习平衡性;有的像小青蛙,四肢撑在地上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有的像小兔子,不停地跳来跳去……
2017年4月,驻马店实幼被命名为“全国快乐体操试点幼儿园”。驻马店实幼体操老师冯丹表示,“让体操走进幼儿园,改变的是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是促进幼儿体质的一次尝试。我们的场地都铺有软软的安全垫,而且有专业的教练手把手的教学,安全性也非常高”。
虽然每个动作都要做得规范,可是对于驻马店实幼的孩子们来说,这更像是在做游戏。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而快乐体操使孩子们不仅仅学到知识,更拓宽对世界的认知,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不可思议:每天坚持10分钟 还你一个奇迹
“妈妈。”
虽然只是寥寥的两个字,却也足以让毛毛的妈妈感动流泪,因为这是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拜师求学,第一次叫出妈妈。
“毛毛刚来幼儿园时一句话都不说,他总是用眼睛盯着大家看,孩子妈妈告诉我,他是遗传性语言发育迟缓。”李老师介绍说,毛毛对陌生的环境有点抵触,别的孩子都是自己在玩玩具,只有他坐在妈妈的腿上不下来,手里握着妈妈给他的玩具。
这时,有个小朋友拿了毛毛的玩具,他只能拉着妈妈的衣服,用动作来代替语言。当老师指着玩具问他这是什么时,他也只能说出一个字:“啊……”家长认为是遗传基因,从而错过了孩子三岁之前语言敏感期的引导。
为了帮助他开口,李老师特意每天抽出10分钟,她抱着孩子坐在一处洒满阳光的角落里,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句地教他发音。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们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那光,是暖暖的,那画面,是温馨的。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孩子终于可以喊出妈妈,虽然声音很小,语调也不清晰,但是这一声迟来的妈妈,让两个“妈妈”同时落泪。
现在毛毛已经可以大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中午睡觉时你有没有做梦呀?”“做梦了。”“梦里干什么了?”“梦到和妈妈一起去海里游泳了。”老师一听,啊!毛毛,你不会是尿床了吧?他眼睛眯一条线大笑起来说:“老师,我没有尿床。”
生命是有差异的,要尊重个体差异,拥抱个体差异。“2015年,驻马店实幼被评定为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理念的学习。日常活动中,我们积极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关注每一位儿童,让特殊幼儿融入到广大幼儿集体生活中,受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同时,通过开设家长学校、专家讲座,让老师和家长都能更科学、合理的接受融合教育,把融合教育做的更好,更温暖。”驻马店实幼副园长王力说。
兴趣培养:铿锵顿挫 大家一起来唱歌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小草,小草,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发芽,哎呀呀!我要长大……”
瞧!小朋友正在专心致志地学歌呢,多认真呀!他们情绪饱满,经过一遍又一遍努力的练习,终于从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歌声飘起,动人的旋律变成一道道绚丽的晚霞,欢快的音符幻成一只只小鸟,飞向远方,然后又飞回来,栖息在孩子的心巢之中。
歌曲学完后,老师拿出一只小猫咪。“小朋友们,这是谁呀?”“小猫咪”“那这又是谁呀?”老师又拿出一只大猫咪。“小猫咪的妈妈,大猫咪。”“你们可以听听它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接着老师发出一轻一重两种声音。“小猫的声音小,大猫的声音大。”“猫咪们正在唱歌,那我们来给他们伴着吧,看看今天的乐器,小铃和圆舞板。请你们用乐器试一试帮两只猫咪伴奏吧。”“大猫的声音大,我们就敲重一点,小猫的声音小,我们就敲轻一点。”很快,孩子们选好乐器,“叮叮当当”地为两只猫咪伴奏。
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模仿最大和最小的声音时,孩子们能清楚的比较出很大和很小的声音,并且能够理解声音的大和小是对比出来的。
在操作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探索,纷纷用自己身上的某个部位和身边的东西制造出声音,比如用嘴巴、牙齿、拍手、跺脚、拍腿……
孩子们听到的是身边环境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孩子来自心灵的声音。每一个词语、每一句对话,都是一个教育的基点。老师们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
这是驻马店实幼的音乐教育试点班,这里有听音模唱、认识五线谱、打击乐器伴奏、键盘节奏游戏表演等。
“老师们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欣赏歌曲,在对歌曲产生兴趣的同时,逐步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现力,引导幼儿理解、想象,模仿、表现音乐,以此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及表现能力。通过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去探索去创造,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让幼儿在音乐课堂中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趣味!”
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了解孩子的天性、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妥善驾驭孩子天性的同时,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