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童谣唱响课程梦

靖江市地中海幼儿园“趣玩靖江童谣”课程游戏化纪实

炒蚕豆、炒豌豆,噼里啪啦翻跟斗,翻—跟—斗…… —— 靖江童谣.《炒豆豆》

牵磨啊磨,磨雪雪,做粑粑,粑粑做了半个,哈宝宝吃拉得再磨。——靖江童谣.《牵磨磨》

这些搭配游戏、还带点朗读技巧的靖江话童谣,曾是一代又一代靖江人的美好回忆。而今,本土童谣、靖江方言都渐行渐远,唯有记忆,灿烂如新……

“方言作为汉语的地域分支,是语言的一部分,是象征着地区的文化,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色彩。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孩子们会说普通话已经一点也不难了,而会说方言就有难度了。“方言保护缺失”使孩子对靖江话“只会听不会讲”,确实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味道”,地中海幼儿园园长助理薛佳向记者介绍说。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我园以“马洲童谣.靖江味道”为课程核心和生长点,围绕“生活、游戏、学习”三大童谣篇章,通过讲方言、编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画童谣等游戏形式,让孩子体会靖江童谣的语调用词、叠词叠韵之美,激发孩子们对家乡本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两年来,创编、改造和建构草根式的童谣园本课程在我园一直持续着。”

“新环境”——印下童谣足迹,彰显靖江童谣之魅

驻足在地中海幼儿园一楼的“童谣足迹”专栏,映入眼帘的是“童谣串串烧”、“童谣唱唱唱”“保护靖江话”“玩转童谣”“大家来说靖江话”等等主题板块,浓郁的“本土文学——靖江童谣”课程信息扑面而来。

园长助理薛佳边走边介绍说:“我们的趣玩靖江童谣环境创设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是操作性环境。也就是班班创设“靖江童谣屋”区域环境,为孩子提供有关介绍靖江的图片、画册、地图,还有很多角色游戏材料,让孩子在“方言屋”里借助材料自由地与同伴、老师交流。二是展示性环境。这个环境是延续幼儿兴趣,让幼儿在举目可触自己的作品中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强自信、张扬个性。比如:小班组每班以一个靖江童谣为微主题蓝本,由此拓展5-8个深度学习小板块,展示在走廊陈列架上,随时引发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情怀。在靖江童谣《外婆桥》中所延伸的主题就有——我的绘本书(师幼共同自制靖江童谣书)、我的甜嘴巴(感受:普通话和靖江话叫“外婆”)、 “糖一包、果一包”(幼儿折纸、绘画作品展示)、各种各样的桥(实物展示)、游戏实景照片等。这些充满智慧与情趣的生活活动空间、区域场所,让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新课程”——重塑现有课程,寻找课程生长之位

 “摇呀摇,摇到哪里啦?(外婆桥)外婆是谁呀?你的外婆是哪里人?(靖江gang宁ning),普通话叫外婆,用靖江话可以怎么说?(幼儿七嘴八舌:bubu、阿bu、好bu……)外婆给宝宝准备什么啦?(糖一包、果一包)……这是地中海幼儿园小一班顾凡老师在组织《靖江童谣——摇呀摇》时的片段。

顾凡是一位85后年轻老师,讲起童谣学习时她很开心,她说:“是孩子们学靖江童谣时的快乐感染了我。靖江童谣特点很鲜明,具有:清新活泼的韵脚—押韵上口;风趣幽默的情致—引人发笑;简短工整的形式—字数一致;朴实平直的语言—浅显易懂;宽广不拘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农民收获的场景、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孩子很喜欢吟诵、游戏。记得又一次,在学习靖江童谣《一歇哭一歇笑》时,一些方言发音和童谣里“跌得屁股酸酸疼”的描述,让孩子们忍不住地“念一遍笑一遍”,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

如何让方言童谣发展成为具有游戏精神的课程?地中海幼儿园副园长孙俊瑜这样介绍说:“这其实是一个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现在,我们在主题计划和五大领域中融合靖江童谣的游戏元素,并融于游戏、生活、学习和运动四大板块。在游戏、运动和生活三大板块中,允许和提倡教师适当运用靖江话与孩子交流,开展靖江话儿童游戏、将靖江童谣融入运动之中;在学习板块中,坚持使用普通话,采用“普通话和靖江方言对照理解的形式”来学习靖江方言童谣,让孩子听得懂、能开口、愿意说,以此构建“情趣、才艺、活力”的童谣文化,全面提升课程质态,达到童谣生意、童谣蕴情、童谣引行、童谣享趣之目的。最开始,老师们面临着“跟着教材走”的困惑,随着对课程的进一步理解,我们逐渐清晰了:只要找到以幼儿生活的课程生长点,发展成具有游戏精神的课程,就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新活动”——玩转民间童谣,感受童谣游戏之乐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丈六尺高,骑大马,带大刀,走到城门操一操!问:你要吃底稿?(偶要吃靖江汤包……)

在一楼多功能室,一群大班孩子正热火朝天地表演着皮影戏《靖江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中班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在观看,“老师,今天的皮影戏真好看、真搞笑……”靖江电视台《宝贝来了》摄制组也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和实录。

——童谣.童画.皮影  年级组长钱霞老师说:“用小小皮影戏来演绎靖江童谣和民间小故事,这是我们在实施靖江童谣课程时的创新之举。《城门城门几丈高》、《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孩子们耳熟能详、最喜欢的童谣和故事,也非常具有表演性。我们结合皮影玩偶的制作工序,美工区里,孩子们通过涂、画、剪等制作出孙悟空、城门、金箍棒、白龙马等形象;表演区里,借助皮影展示台进行表演,有时我们也会通过“皮影大舞台”表演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条龙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始终充满了玩童谣的快乐之情。”

——童谣.歌谣.嬉戏 “在我眼中,童谣是另外一种音乐的流动。唱出来、玩出来的东西,会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趣玩靖江童谣,我们就是要让童谣玩转出无穷的妙趣!结合音乐唱童谣、辅以乐器念童谣、创编游戏玩童谣,显然比单调的吟唱更有趣。”副园长孙俊瑜介绍说:

“我们主要是通过改玩法、改内容、改形式、改玩伴等方式来增加童谣的趣味性,比如:靖江童谣《亮巴巴,跟我跑》配上音乐《新年好》,唱起来更喜庆和有韵味;靖江童谣《竹宵科》配上《跳皮筋》音乐,边跳边说中能体会念童谣和玩皮筋的双重乐趣;《唐僧骑马咚得咚》配上打击乐器和竹板,节奏感更强;《八只老鼠抬花轿》配上现代气息浓郁的歌曲《大花轿》,特别的生动诙谐!童谣游戏《炒豆豆》,可以由“炒蚕豆、炒豌豆”改编到“炒扁豆、炒黄豆、炒芸豆、炒四季豆、炒豇豆……”可以丰富豆子的认知,享受翻跟斗的乐趣;靖江亲子童谣《牵磨拉磨》,可以由亲子玩,变化为师幼玩、同伴玩;由两人玩、多人玩变为大家一起玩”。

“新资源”——挖掘身边资源, 推进童谣资源库建设。

火萤虫虫夜夜红,姥姥背包做郎中,奶奶劈柴做灯笼,哥哥挑担卖胡葱。

《靖江方言词典》注释:普通话“萤火虫”,靖江方言即“火萤虫虫”;普通话“医生”,靖江方言即“郎中”。 “《靖江方言词典》荣获第七届“中国最美的书”称号,里面固定了9000多个方言词条,这是让家长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搜集到的宝贵资源,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还搜集到了不少有较高价值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靖江史志》、靖江童谣、靖江民间传说等等”。园长助理薛佳告诉记者。

“虽然搜集到了许多靖江方言童谣,但精芜并存,内容良莠不齐,适合幼儿的并不多。我们通过精心筛选、整理内容健康、富有童趣,又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的童谣汇编成册,用于学习,从最初级的《摇呀摇》、《点点喽喽虫虫飞》到稍难些的《爬爬凳.两头尖》、《三月三,上孤山》,目前汇编成册的童谣有将近30首。”

地中海幼儿园作为一所起步时间不长的新园,尽管不是课程游戏化的项目园,但是在走访这所幼儿园时,看到园所的布局以及课程游戏实施状态,我们不由地感慨,“这是一所精致、洋气的幼儿园,是课程游戏化改变了这所幼儿园。在《指南》的指引下,地中海幼儿园营造了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课程游戏化理念已经在这所幼儿园落地生根,教师们专业化水平一步一个台阶,为课程游戏化奠定了基础,也为靖江实施课程游戏化提供了一个创建过程中的进取样本”。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