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al

“妈妈老师”,新蔡县县直幼儿园的“爱与传承”

1967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一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雪。天放晴后,新蔡县的一些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离开温暖的家,赶往另外一个“家”,这个“家”由三间朴素的平房和一个大院子组成。家里有和蔼可亲“妈妈”,可爱的“兄弟姐妹”,还有做饭很好吃的“爷爷”。

院子里种着高大的白杨树和梧桐树,天气好的时候,“妈妈”们在大树下面摆上桌子,大家就围着桌子吃饭、嬉戏。

房间里放着简朴的桌椅板凳,在这里,和蔼的“妈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

这个“家”,就是新蔡县县直幼儿园(以下简称新幼)。自上世纪60年代建园至今,园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唯一未变的是对“妈妈老师”爱的传承。在路上,远当人们遇到新幼的老师时,都会停下脚步恭敬地向他们打招呼。

滑梯进化史的背后,是园貌的巨大变迁

滑梯是如今幼儿园里最常见的设施,但在上世纪60年代,可是个稀罕物。新幼最早建园的时候,物资匮乏,园领导就找泥瓦匠建造了一座水泥滑梯,它的建造具有非常大的纪念意义,是新幼的第一座滑梯。

张苏华老园长于1965年入园,她为新幼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1998年退休时,几度不舍,至今仍会不时来幼儿园看看。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欢天喜地的冲上滑梯,到了最高点时仰头一笑,那笑容纯真灿烂。“这是我儿子在木滑梯上拍的照片,拍照片那会儿,正好他抬头,可巧了。”张苏华老园长笑意盈盈,向我们展示着手中的老照片。

照片中的木滑梯是幼儿园的第二座滑梯,由木材制成,简易方便,可挪动可拆卸。这时候,幼儿园依然没有太多的幼儿游玩设施,孩子们每天下课或者放学都要排队玩一会儿滑梯才甘心回家。

如今,新幼早就购置了新型滑梯,材质是环保塑料,除了能爬上爬下之外,还多了一个可供孩子们钻的洞。滑滑梯放置在幼儿爬行垫上面,既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又增加了美观度。

只要一下课,滑梯就成了孩子们的欢乐世界,一如许多年前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一样。新的滑梯大了许多,材料也结实,能同时容纳多人,孩子们也就不用过久等候。

除了滑梯,幼儿园新添了许多新式玩具。有专供孩子们玩的三轮脚踏车,轻巧稳固,色彩鲜艳,非常适合孩子锻炼腿部肌肉。有两头都可容纳两人的跷跷板,孩子们自己组队,4人一组,按着顺序玩,没排到的孩子站在一边拍着手,为同伴鼓劲儿;有高约两米的攀登架,可钻可爬。

滑梯的变迁,体现的是园貌的变迁。

新幼建园至今,园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7年4月,它完成了最新一次的搬迁,新址位于新蔡县新城区。

新园占地面积很大,有一个漂亮的院子和一幢四层的小楼。

园内一角是彩色的儿童玩乐设施,有色彩斑斓的滑滑梯,有红色的跷跷板,地上也铺上了彩色的幼儿爬行垫,旁边还有一些彩色的儿童画。靠近教学楼的边上,种着几棵风景树,靠着树根,围绕了一圈中型盆栽,绿意盎然。

教学楼是四层的楼房,外边是温暖的黄色,里面装饰成了彩色王国。一楼走廊两侧墙上或挂或贴着绘画、手工等作品。这些作品出自小朋友之手,天真烂漫,充满了奇思妙想,。二楼的走廊顶上倒挂着幼儿园教师亲手做的小纸伞,煞是好看。

走廊很宽敞,据老师说,这是幼儿园特意设计的,为的就是给孩子们留出更大的活动空间。

步入二楼,映入眼帘的有植物角、小小表演家、我型我秀等区域。在“我型我秀”现场,两个小女孩拿着纸做的“麦克风”,在一个小男孩的“吉他伴奏”下,忘情的歌唱。

是老师,也是妈妈

漂亮的园区,繁多的玩具,是吸引小朋友入园的一个因素。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是吸引小朋友入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陈瑞英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1981年,陈瑞英成为新幼的一名教师,直到1999年退休,一直是新蔡县幼儿园的优秀教师代表,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陈瑞英老师带过一个超级大班,班级里有100多个孩子,光是一条就能坐十多个孩子的板凳就摆了十几条。

陈瑞英老师回忆道:“那个时候,幼儿园少,超级大班也是迫不得已才成立的,不像现在,条件好了,一个班也就20来个孩子,多好。”

一天下课,孩子们正在院子里玩,突然一个小男孩子尿了裤子,他窘迫的站在那里,陈瑞英老师看到后,抱起孩子就往位于幼儿园后边的家属院赶,在自己家里给孩子换好裤子,还顺手就把换下来的脏裤子给洗了。

多年过去了,她也记不清到底为多少个尿裤子的孩子换过衣服。

陈瑞英老师家里总备着幼儿们的衣物,许多新蔡人一家几代都是她的学生,都穿过她家的衣服。

“这个是张建国,现在已经是个中年人了,前几天还见过他呢,离老远就老师老师的叫我。”陈瑞英老师今年已经72岁了,满头银发,记性却很好,随便拿起一张照片,就能准确的说出照片的故事。

一辈子的幼儿教学生涯,令陈瑞英老师十分自豪,“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感到幸福和光荣。孩子们经过我们的教育,成长很快,懂礼貌,会谦让,还尊敬老人。有些在家里是‘小霸王’,谁的话也不听,但到了幼儿园就变得很乖,快到幼儿园门口就赶紧从爷爷奶奶怀里下来,‘老师看见会批评我的!’慢慢的孩子娇气的毛病也就改掉不少。”

在新幼,有很多新一代的“妈妈”老师,刘睿、刘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刘睿是新蔡县幼儿园现任园长,她还有个身份,是张华老园长的女儿。新蔡县幼儿园在她的带领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张华老园长评价她:“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今年六一儿童节,为了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典活动,刘园长和其他老师们召开了无数个商讨会,从活动构想,到活动策划,到活动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刘园长都要把关,“那段时间真是忙呀。”

刘娟老师是一名80后,同时她也是一位硕士研究生,这样高的学历,在一所县级幼儿园里是很少见的。除了授课外,她还负责“家园共育”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强大的理论背景,还需要经常做家访,了解幼儿们的家庭教育情况,她笑呵呵地说:“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出真知嘛!”

“我喜欢幼儿园的氛围,忙的时候我就一头扎进工作,空的时候,就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小朋友们的有趣故事,互相请教培养孩子的技巧,我喜欢这种感觉。”

“刘老师,刘老师!”看到刘娟老师走过来,一群正在排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扑过来,抱着刘老师不撒手,在带队老师的呼唤声中,依依不舍的在刘老师怀抱里蹭了蹭才归队。刘老师习以为常的摸摸小朋友的头,又叮嘱了两句,看着孩子们排好队才离开。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如颜之推的“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张雪门的“儿童本位”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等,而在新幼,除了延续先贤的教育理念,“做个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是他们对教育更深层次的追求。

张华曾经说过:“你只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爱来灌溉他们,总能找到办法。”刘睿也曾表示:“只有把学生放在心尖上,孩子才会把你放在心上,也自然会认你这个‘妈妈老师’。”

在新幼,“妈妈老师”爱的传承会一代一代继续,如星星之火,大爱燎原。

精品推荐